鉴赏
《牛背双鸜鹆》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牛背上栖息双鸜鹆,一同飞进烟波之中。
草木凋零透出美丽,太阳西斜群鸟迟。
悠然驾舟无意远行,相互鸣叫不分雄雌。
初时惊扰了牧人离去,它们飞向野桑树枝。
诗意:
这首诗以牛背上栖息的双鸜鹆为题材,描绘了它们飞入烟波之中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草木凋零、太阳西斜和群鸟归巢的场景,表达了秋天的寂静和凋零之美。诗人以牛背上的双鸜鹆作为寄托,表达了自由自在、不拘束的心境。诗末提到牧人的离去,双鸜鹆飞向野桑树枝,暗示了自然界中事物的变迁和迁徙的现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双鸜鹆的行为,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和万物的流动。诗人通过牛背上的双鸜鹆,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深的思考。诗中的牛背双鸜鹆象征着自由和迁徙,与人类的生活和情感产生了巧妙的联系。
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凋零的草木、西斜的太阳和迟迟归巢的群鸟,展现了秋天的凄美景色。诗中的"草枯行解美,日晚趁群迟"表达了秋天的凋零之美,以及自然界中事物的变迁和迁徙的现象。
整首诗的意境优美,字句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牛背双鸜鹆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自由自在的心境和对自然的赞美。整首诗以简短的篇幅展现了丰富的意境,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和思考。
梅尧臣简介
宋代·梅尧臣的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 梅尧臣的诗(1篇)〕猜你喜欢
-
明向玉阶还再拜
出自 明代 李东阳: 《陵祀归得赐暖耳诗和方石韵四首(时和者颇众》
- 稼茂於野
- 流庆在虹梁
-
诸孤皆妙禀
出自 宋代 李廌: 《故谏议大夫鲜于公欲作新堂以传世谱名曰卓绝》
-
负杨临贺滔滔是
出自 宋代 刘克庄: 《蒙仲唱第归约朝服相见》
-
怳然得异境
出自 宋代 陆游: 《四月三日同子坦子聿游湖中诸山》
- 乳瓯十分满
- 今困天涯
-
柳缕浪千条
出自 明代 邹迪光: 《七夕同沈璧甫林若抚泛舟芙蓉湖候月》
-
不在多闻广学
出自 元代 李道纯: 《水调歌头 显性理 清庵莹子语录卷六案李道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