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赠河中通判朱郎中》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陟屺今将老,扶床昔未行。
旨甘无所展,朱紫不为荣。
里巷传呼入,比邻失涕惊。
方知贯金石,何以易精诚。
诗意:
这首诗词是司马光写给河中通判朱郎中的赠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身体渐衰的感叹。他回忆起过去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但现在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他认为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并没有得到满足,红袍紫袍并不是他所追求的荣耀。他的声名只是在邻里之间传颂,而这种传颂只会让他感到悲伤和惊讶。通过这些经历,他才明白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坚守金石般的信念和精诚。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年华逝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他认识到追求权势和虚荣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成就感。相反,他强调了坚守真诚和信念的重要性。诗中的金石象征着坚固不变的信念和真诚,与世俗的红袍紫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真实价值的追求和对虚荣的批判。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司马光的才华和智慧。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感慨和思考,也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它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追求真实的内心追求,而不是被外在的权势和虚荣所迷惑。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司马光简介
宋代·司马光的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 司马光的诗(1篇)〕猜你喜欢
-
江船剑戟分
出自 唐代 许浑: 《陪越中使院诸公,镜波馆饯明台裴郑二使君》
-
早闻元九咏君诗
出自 唐代 白居易: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题于卷后》
-
柳色鹅黄蘸碧沙
出自 宋代 陆文圭: 《舟中追和逊卿早春即事十首》
-
环塼虚至唇
出自 宋代 张镃: 《癸卯立秋后一日凿井竹间》
- 政用追前辈
- 休架一潇洒
-
风信初来转打头
出自 宋代 苏辙: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桃园阻浅将》
-
湘流鴈影边
出自 宋代 杨万里: 《送丁子章将漕湖南三首》
-
舒雁且为赊死计
出自 宋代 陆游: 《久旱忽大雨凉甚小饮醉眠觉而有作》
-
元方伯始皆吾党
出自 宋代 范成大: 《与胡经仲、陈朋元游照山堂,梅数百株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