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晓行》是一首清代的诗词,作者是张问陶。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语梦频惊,
辕铃动晓征。
飞沙沉露气,
残月带鸡声。
客路逾千里,
归心折五更。
回怜江上宅,
星汉近平明。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清晨行走的场景,以及诗人在旅途中的思绪和感受。诗人听到人们的声音,常常从梦中惊醒,辕铃声在早晨的征途中响起。空气中弥漫着飞沙和凝结的露水,天空中还残留着微弱的月光和鸡鸣声。诗人行走在陌生的客路上,已经走过千里,但他的归心却在深夜的时候被忧虑和思念打断。回首望着江边的住宅,星汉闪烁,离明亮的平明已经很近了。
赏析:
《晓行》通过描绘清晨行走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诗人在行走的过程中,听到了人们的声音,但这些声音却频频打断了他的梦境,使他不得安宁。辕铃声的鸣响象征着旅途的辛劳和奔波。诗中的飞沙和沉露气象征着早晨的清新和湿润。残月和鸡声则勾起了人们对黎明的期待。
诗人行走在陌生的客路上,已经行程千里,但他的思念和忧虑使他无法入眠,导致他的回归之心在深夜时分受到折磨。最后,诗人回望江边的住宅,看到星汉闪烁,意味着平明即将到来,但他依然感到离家的距离遥远。
整首诗通过对清晨行走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情感体验。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声音的提示,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的思念。同时,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也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美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离乡背井的旅途中的心境和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张问陶简介
清代·张问陶的简介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 张问陶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