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烦恼细如尘
出自宋代:秦观的《广陵五题其五次韵子由题光化塔》
古佛悲怜得度人,应缘来现比丘身。
水流月落知何处,花发莺啼又一春。
方外笑谈清似玉,梦中烦恼细如尘。
老僧自说从居此,却悔平时事远巡。
鉴赏
《广陵五题其五次韵子由题光化塔》是宋代秦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古佛悲怜得度人,
应缘来现比丘身。
水流月落知何处,
花发莺啼又一春。
方外笑谈清似玉,
梦中烦恼细如尘。
老僧自说从居此,
却悔平时事远巡。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佛塔和禅宗修行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烦恼和对佛教修行的向往。诗中展示了人生的矛盾和追求的两个方面,即人们在纷繁世事中感到烦恼,但又希望能够远离尘嚣,追求清净和平静的心灵。
赏析:
1. 诗中的"古佛悲怜得度人"暗示佛陀对众生的慈悲和慈爱,佛陀以智慧和普渡之心来安慰人们的痛苦。
2. "水流月落知何处,花发莺啼又一春"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更迭,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与佛教中对无常的思考相呼应。
3. "方外笑谈清似玉,梦中烦恼细如尘"通过"方外"、"笑谈清似玉"等词语,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向往和对清净心境的追求,而"梦中烦恼细如尘"则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繁杂的困扰和烦恼。
4. "老僧自说从居此,却悔平时事远巡"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思考和反思,诗人意识到自己平日里追逐名利和外在的事物,而感到悔恨,希望能够返璞归真,回到居所专心修行。
这首诗词通过对禅宗修行和世俗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它展示了人们在尘世中的纷扰烦恼,同时又描绘了对清净心灵和远离尘嚣的向往。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哲理,展示了秦观细腻的表达能力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秦观简介
宋代·秦观的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 秦观的诗(1篇)〕猜你喜欢
- 仙曲教成慵不理
-
麇鼯寒思晚
出自 唐代 陈子昂: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
河汉无声光练练
出自 宋代 谢懋: 《念奴娇(中秋呈徐叔至)》
- 劾吏何咆哮
- 台榭随幽邃胜添
-
风霜受变足
出自 宋代 陈著: 《次韵竹窗兄松诗为其病也》
- 独载诗书趁野航
-
凭君记玉杯
出自 宋代 张栻: 《十三日晨起霜晴用定台韵赋此》
- 不肯营巢向北边
-
我行本无事
出自 宋代 苏轼: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