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仰头看
出自唐代:李群玉的《中秋维舟君山看月二首》
汗漫铺澄碧,朦胧吐玉盘。
雨师清滓秽,川后扫波澜。
气射繁星灭,光笼八表寒。
来从云涨迥,路上碧霄宽。
熠耀游何处,蟾蜍食渐残。
棹翻银浪急,林映白虹攒。
练彩连河晓,冰晖压树干。
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
鉴赏
《中秋维舟君山看月二首》是唐代李群玉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中秋夜在君山观赏月亮的景象,以及与月亮相伴的美好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秋夜维舟君山观月(第一首)
湖水变成了一片碧蓝,月光昏暗地散发出白玉的光辉。
师雨净化了污浊,洗涤了江面上的波澜。
月光传来的气息使繁星黯然失色,月辉笼罩着八方大地的寒意。
在云中的月亮越来越圆,道路变得宽广而开阔。
月光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青蛙的叫声渐渐低哑。
在船上划动着,银色的波浪激烈地翻涌,树木倒影中的白虹瑞气聚集。
练彩将河水染成了黎明时分的颜色,冰晖压在树干上。
深夜静谧,高空的天空仰望着。
楼台阁榭,无不向上仰望着这美丽的景象。
秋夜维舟君山观月(第二首)
湖水变成了一片碧蓝,月光昏暗地散发出白玉的光辉。
师雨净化了污浊,洗涤了江面上的波澜。
月光传来的气息使繁星黯然失色,月辉笼罩着八方大地的寒意。
在云中的月亮越来越圆,道路变得宽广而开阔。
月光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青蛙的叫声渐渐低哑。
在船上划动着,银色的波浪激烈地翻涌,树木倒影中的白虹瑞气聚集。
练彩将河水染成了黎明时分的颜色,冰晖压在树干上。
深夜静谧,高空的天空仰望着。
大地上的人们也仰头观看这美丽的景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夜在君山观赏月亮的场景。首先以形容词和动词来描绘湖水的清澈、月光的朦胧,给人以幽雅、安详之感。接着,通过寓言将变幻的云景与月光的辉映相连,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壮丽迷人。最后,以“高不动”的景象,表达了月亮的崇高和壮丽,冠冕堂皇的景象让人顿生敬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中秋夜君山观月的美好情感。诗中的景象清新细致,给人以宁静安逸之感,同时也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无穷魅力。这首诗以其深远的意境、流畅的抒情风格和细腻的笔触,充分展示了李群玉丰富的想象力和才华横溢的写作能力。
李群玉简介
唐代·李群玉的简介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 ► 李群玉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