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是苏轼的作品,描写了他在广陵时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昔我在广陵,怅望柴桑陌。
长吟饮酒诗,颇获一笑适。
当时已放浪,朝坐夕不夕。
矧今长闲人,一劫展过隙。
江山互隐见,出没为我役。
斜川追渊明,东皋友王绩。
诗成竟何为,六博本无益。
诗意:
这首诗词以苏轼在广陵的时光为背景,表达了他对过去放浪生活和现实闲暇生活的反思。诗中通过描绘江山景物以及与友人的相聚,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友情的珍视。最后,作者也思考了自己写诗的意义以及六博(一种古代赌博游戏)的无益性。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首先,他回忆起过去在广陵的时光,对着柴桑陌(柴桑是广陵的一个地名)感到忧伤和迷茫。接着,他提到自己长时间饮酒吟诗,获得了一些人的赞美和欢笑。然而,他认识到自己过去的放浪生活已经过去,现在的生活变得闲暇而平淡。
接下来,苏轼谈到江山的变迁和自然景物的出没,这些景物对他来说是如此熟悉,但却在不断变化。斜川指的是一条倾斜的河流,追渊明可能指的是追求博学多才之人的意思,东皋则是指友人的名字。这些描绘表现了作者与自然和友情的交融,也彰显了他对人生的深思。
最后,苏轼思考了自己写诗的意义以及六博的无益。他认为诗虽然创作完成,但最终的价值何在呢?而六博则被视为一种无益的娱乐方式,暗示了他对世俗娱乐和欲望的拒绝。
整首诗词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以及对自然和友情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在广陵时光的情感和他对人生的思索。同时,通过对诗写和六博的质疑,他表达了对虚浮世俗的反思,强调了内心深处真实和有意义的追求。
苏轼简介
宋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 苏轼的诗(1篇)〕猜你喜欢
- 蜗牛上研台
- 伐性酒狂中
-
一月道场斋戒满
出自 唐代 刘禹锡: 《酬乐天斋满日裴令公置宴席上戏赠》
-
死不去榆枌
出自 宋代 程公许: 《去岁重阳日得彦威信附六月间二小倒及从弟倒》
- 幸自不知惆怅事
- 暗助春风巧
-
所得不充欲
出自 宋代 强至: 《送章传道东归三十八韵》
-
县城蚕市闹
出自 宋代 魏野: 《登龙门县楼与知宰刘大著将话别因有题纪》
-
念此孤鸣鹤
出自 宋代 范仲淹: 《鄱阳酬泉州曹使君见寄》
- 面皮三寸不知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