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那儿的岸峦重叠,色于秀质蔚爽、森罗万象;山川河流映照,如一幅美妙的图画,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景色。
当普宁禅师漫步于这片美景之中,他那根拄杖子即为他的伴侣,宛如他的得力助手。这个拄杖,坚实稳定,无偏无倚。它是普宁禅师的家常之物,也代表着他在修行道路上的坚持和信念。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影响他,因为他的心境已经超越了尘世的尘埃。
普宁禅师征服了世界上的妖怪和邪恶之物,他净化了佛教和道教认为邪恶的力量。他的禅心能够澄清洗涤,使得佛教和道教之道都能够舒展展现。他以此表达了对佛教和道教的融合以及其对世界的净化和觉醒的信仰。
普宁禅师的信仰世界没有任何的遮障,指的是他所追求的真理和境界是无所不在的,无束缚的。可以说,他的信仰如清澈的湖泊,散发着蓝天的光辉,顺畅地贯穿了整个天空。
这首诗词表达了普宁禅师对于修行的坚定和信仰,呈现了他净化邪恶力量以及将佛教和道教融合的伟大成就。这首诗词体现了禅宗追求境界的坚韧和净化心灵的力量,展示了普宁禅师对于佛教和道教的深厚理解和信仰。
释普宁简介
宋代·释普宁的简介
释普宁(?~一二七六),号兀庵,蜀(今四川成都)人。出家于蒋山,参育王无准师范禅师得法。理宗绍定、端平间,为侍者随师范自育王至径山数载。历住庆元府象山灵岩广福禅院、常州无锡南禅福圣禅寺、巨福山建长兴国禅寺、婺州云黄山宝林禅寺。端宗景炎元年卒(《佛学人名辞典》)。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寺法嗣。有《兀庵普宁禅师语录》三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附录。 释普宁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一卷。
...〔 ► 释普宁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