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似狂僧无缝塔
出自宋代:释谷泉的《有诣常宁拜舍利塔者以偈赠之》
诸禅结伴游玉塔,灵踪胜境将心劄。
归来举似春如何,何似狂僧无缝塔。
无缝塔,最难邈,岂同白玉受人踏。
五湖四海尽云奔,踏破几多鞋与靸。
无缝塔,甚匼匝,若遇同人方始答。
忽然展手借样看,便与拦腮鼓一搭。
鉴赏
中文译文:
有人登上常宁寺的宝塔,灵感如泉涌动,写下了一首赞美诗。回来后,心中感觉宛如春天般美好,但这一切又比不上那个无缝无痕的宝塔。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和一些禅修者结伴前往常宁寺瞻仰舍利塔的情景,并以一首偈赠送给常宁寺的僧众。诗人认为常宁寺的宝塔像是无缝的,无论是从外表还是内涵来看都是完美无瑕的。他用“无缝无痕的宝塔”来形容觉悟境界,寓意着心无挂碍,明晰而自在。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常宁寺宝塔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宝塔被用作比喻,代表着觉悟的境界。诗人通过宝塔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禅修者的认同和共鸣,他强调了初赏丝绸之路下交通的艰难和战争频发,同时提到了自己在恶劣条件下进行研究所遭意外挫折。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展示了诗人对于禅修和觉悟境界的理解和追求。诗中的宝塔象征着真正的觉悟,是禅理的具体体现。诗人用“无缝塔”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内心对于禅修的渴望和对觉悟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词通过简洁的文字和精确的形象描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释谷泉简介
宋代·释谷泉的简介
释谷泉,衡岳芭蕉庵住持,一号大道禅师(《五灯会元》卷一二),泉州(今属福建)人。受法汾阳善昭禅师,乃临济宗南岳下十世。朝归放浪湘中,参谒慈明禅师于道吾寺,住灵峰寺,后移住芭蕉庵。嘉祐中卒(《禅林僧宝传》卷一五),年九十二(《神僧传》卷九)。今录诗六首。
...〔 ► 释谷泉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