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释梵琮的名句 > 祖师遗下一只履

祖师遗下一只履

出自宋代释梵琮的《偈颂九十三首

“祖师遗下一只履”出自宋代释梵琮的《偈颂九十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ǔ shī yí xià yì zhī lǚ,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赵州南,石桥北,观音院里有弥勒。
祖师遗下一只履,直至而今觅不得。
赵州老子,信手栽荆棘,当门种蒺蔾。
四方人不到,徒自暗攒眉。

鉴赏

诗词:《偈颂九十三首》
作者:释梵琮
朝代:宋代

赵州南,石桥北,
观音院里有弥勒。
祖师遗下一只履,
直至而今觅不得。

赵州老子,信手栽荆棘,
当门种蒺蔾。
四方人不到,
徒自暗攒眉。

中文译文:
赵州在南方,石桥在北方,
观音院的里面有弥勒佛。
祖师留下一只履(沙门袈裟衣履),
直到现在找也找不到。

赵州老子(指赵州僧人),信手种下荆棘,
在门口种下蒺蔾(指蔓延的杂草)。
四方来的人都不到这里,
只有自己愁眉不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佛教僧人释梵琮所写,表达了他对赵州僧人以及佛教事物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诗中描述了赵州的地理位置和观音院的存在。观音院里有弥勒佛,弥勒佛是佛教信仰中的慈悲之尊,代表着等待未来的救赎。接着,诗中提到祖师留下的一只履(沙门袈裟衣履),强调了这种等待与追求的重要性。然而,即使过了很长时间,这只履也没能找到。这可能意味着弥勒佛的到来,或者是说人们寄托的希望落空。

接下来,诗中转向描述了赵州僧人的行为。他信手种下荆棘,门前种下蒺蔾。这里的荆棘和蒺蔾可以理解为佛法的障碍和困难,赵州僧人的行为可以被视为提醒人们去掉这些障碍并修行佛法。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赵州僧人的孤独和寂寞。四方的人都不来这里,只有他自己默默忍受这些困境。

整首诗通过对赵州僧人和佛教事物的描绘,传达了对待信仰和修行的坚持和执着。诗中的赵州僧人形象正是一个佛教修行者应有的态度和行为的体现,他不畏困难和孤独,默默地信仰和修行。这首诗表达了对信仰、对佛法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自我修行的思考和反思。

释梵琮简介

宋代·释梵琮的简介

释梵琮,号率庵。宁宗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住庆元府仗锡山延胜禅院。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住南康军云居山真如禅院。为南岳下十七世,佛照德光禅师法嗣。有了见编《云居率庵和尚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 释梵琮诗,以辑自《语录》者及《语录》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 释梵琮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