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狄遵度的名句 > 胸中数寸赤

胸中数寸赤

出自宋代狄遵度的《咏芭蕉

“胸中数寸赤”出自宋代狄遵度的《咏芭蕉》,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ōng zhōng shù cùn chì,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植蕉低檐前,双丛对含雨。
叶间求丹心,一日视百腑。
胸中数寸赤,不惜为君吐。
心尽腹亦空,况复霜雪苦。
非无后凋意,柔脆不足御。

鉴赏

《咏芭蕉》是宋代诗人狄遵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植下芭蕉在低矮的屋檐前,两丛芭蕉互相含着雨水。
在蕉叶之间寻找红心,一天也要查看百腑。
胸中只有几寸红心,毫不犹豫地为你倾吐。
心已尽,腹也空虚,更何况面对寒霜和严寒。
虽然没有后来的凋谢之意,柔脆的芭蕉却无法抵挡。

诗意:
《咏芭蕉》这首诗词以芭蕉为主题,通过描写芭蕉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抒发了诗人对芭蕉的赞美之情。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芭蕉的喜爱和敬仰,以及对芭蕉坚韧而柔脆的品质的思考。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坚持信念、无私奉献和迎接挑战的人格品质的赞美。

赏析:
《咏芭蕉》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芭蕉的形象和特质。诗人以象征性的手法,将芭蕉植于低矮的屋檐前,形成鲜明的对比。芭蕉的叶子互相含着雨水,表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诗人将目光聚焦在芭蕉叶间,寻找红心,这里可以理解为追求纯粹、真诚的内心世界。诗人表达了对红心的追求和对内在美的珍视。

诗中的“一日视百腑”表达了诗人对芭蕉的细致观察和关注,表示诗人对芭蕉的关怀程度之深。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情感的投入,表示愿意毫不保留地奉献自己的热情和真心。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自身心境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芭蕉的坚韧和柔脆。诗人的“心尽腹亦空”表达了内心的奉献已达到极致,但同时也带来了内心的空虚。与此同时,诗人也意识到芭蕉在面对寒霜和严寒时的坚韧,以及柔脆性格的局限。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形象和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芭蕉的赞美和思考。通过芭蕉的形象,诗人借喻了一种坚持信念、迎接挑战的品质,并表达了对这种品质的敬佩和赞扬。同时,诗人也意识到芭蕉的脆弱性,暗示了人生中需要更多的坚韧和智慧来面对困难和变化。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值得品味和欣《咏芭蕉》是宋代狄遵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植蕉低檐前,双丛对含雨。
叶间求丹心,一日视百腑。
胸中数寸赤,不惜为君吐。
心尽腹亦空,况复霜雪苦。
非无后凋意,柔脆不足御。

诗意:
这首诗词《咏芭蕉》通过描绘芭蕉的形象和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芭蕉的赞美和思考。芭蕉虽然柔脆,但它的生命力和迎接挑战的精神令人敬佩。诗人通过芭蕉的形象,抒发了对坚韧、奉献和纯粹内心的赞美之情。

赏析:
《咏芭蕉》运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芭蕉的形象和特质。诗中的“植蕉低檐前,双丛对含雨”形象地展示了芭蕉在屋檐下生长,并含着雨水,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接下来,诗人将目光聚焦在芭蕉叶间,寻找它的“丹心”,这里可以理解为追求纯粹、真诚的内心世界。

诗中的“一日视百腑”表达了诗人对芭蕉的关注和观察,意味着诗人对芭蕉的热爱和关怀之深。而“胸中数寸赤”,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红心(真诚之心),不惜倾吐心声,毫不保留地奉献自己。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继续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他说自己的心已经尽情奉献,但腹中却空虚无物,暗示了内心的空虚和无奈。同时,诗人也意识到芭蕉在面对寒霜和严寒时的坚韧,以及柔脆的本性。

最后两句“非无后凋意,柔脆不足御”表明芭蕉虽然柔脆,但并非没有凋谢的意愿,它的柔脆也无法抵挡一切。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芭蕉坚持信念和迎接挑战的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生中需要更多的坚韧和智慧来面对困难和变化。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芭蕉的形象,抒发了对坚持信念、奉献精神和纯粹内心的赞美之情。它既表达了对芭蕉的欣赏,又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狄遵度简介

宋代·狄遵度的简介

(约公元一o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元规,潭州长沙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仁宗景佑中前后在世。少颖悟,笃志于学。每读书,意有所得,即仰屋瞪视,人呼之勿闻。以父任为襄阳主簿,居数月,弃去。好为古文,又嗜杜甫诗。著春秋杂说,多所发明。尝患时学靡敝,作拟皇太子册文,除侍御史。又制裴晋公传,人多称之。遵度著有文集十二卷,《宋史本传》传于世。

...〔 ► 狄遵度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