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柴随亨的名句 > 山镇东南数百州

山镇东南数百州

出自宋代柴随亨的《越镇山楼

“山镇东南数百州”出自宋代柴随亨的《越镇山楼》,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ān zhèn dōng nán shù bǎi zhōu,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百尺阑干最上头,杯中旗影动奎娄。
海通蛮岛三千国,山镇东南数百州
草木更含天子气,衣冠不洗晋人羞。
旧来越战吴争事,一曲渔歌起暮鸥。

鉴赏

《越镇山楼》是宋代柴随亨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越镇山楼,
望着高百尺的栏杆,最上头,
酒杯中的旗帜影儿在动,奎娄星辰的形状。
海洋通达蛮岛上的三千个国家,
山岭镇守着东南方数百个州县。
草木之间蕴含着天子的威仪,
衣冠不洗却令晋人羞愧。
历史上早有越国与吴国的战争争端,
一曲渔歌唱起,暮色中飞翔的海鸥。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越州山楼的景象,展示了山水之间的壮丽和历史的沧桑。诗人以自然景观来抒发自己对越州乃至整个东南地区的情感和思考。

诗中提到的百尺阑干,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象征着越州山楼的壮丽和庄严。酒杯中旗帜影动,暗示着山楼之上飘扬的旗帜,可能是对越州地方文化、历史传承的象征。

诗中的海通蛮岛三千国,山镇东南数百州,描述了越州所辖的广阔疆域和边疆地区的多样性。这种广袤的领土给越州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多元的文化交流。

接着,诗人通过草木含天子气、衣冠不洗晋人羞等描写,展现了越州的繁华和兴盛。越州自古以来就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它的草木蕴含着皇权的威仪,使得越州的士人华服不洗,也能令晋国的文人感到羞愧。

最后两句描绘了越州与吴国之间的历史纷争,以及平凡的渔歌中所蕴含的对和平与自由的渴望。渔歌与暮鸥的形象构成了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与前文的庄严和历史对比鲜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越州山楼和所代表的地域特色,展现了越州的壮丽风貌和历史文化的底蕴,同时融入了对和平自由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

柴随亨简介

宋代·柴随亨的简介

柴随亨(一二二○~?),字刚中,号瞻岵居士,江山(今属浙江)人。宋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三十七(《宝祐四年登科录》)。曾知建昌军。宋亡,与兄望、弟元亨、元彪俱隐于榉林九磜之间,世称‘柴氏四隐’。著作已佚。明万历中裔孙复贞等搜辑遗稿,编为《柴氏四隐集》。事见清同治《江山县志》卷一一。柴随亨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柴氏四隐集》为底为本,编为一卷。

...〔 ► 柴随亨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