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寄菟裘
出自元代:李齐贤的《巫山一段云 白岳晴云》
菖杏春风后,茅茨野水头。
晴云弄色蔼林丘。
雨意未能休。
京县民无赋,郊田岁有秋。
明朝去学种瓜侯。
身世寄菟裘。
鉴赏
《巫山一段云 白岳晴云》是元代李齐贤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巫山一段云,白岳晴云。
菖杏春风后,茅茨野水头。
晴云弄色蔼林丘,雨意未能休。
京县民无赋,郊田岁有秋。
明朝去学种瓜侯,身世寄菟裘。
中文译文:
巫山的云彩卷起一段,白岳山上的晴朗云霞。
菖蒲和杏花在春风过后,草茅覆盖着野水的源头。
明亮的云彩在蓝天中闪烁,雨的意愿还未放弃。
京城的百姓没有重税负担,郊外的田地每年都有丰收。
到明天我将去学习种植瓜果的技术,我的身世寄托在简朴的皮裘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农田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风过后,菖蒲和杏花盛开,给野水头带来了茅茨的绿色。晴朗的云彩在山上飘动,给整个景色增添了生机和美感。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展现了社会的现实。京城的百姓没有沉重的赋税负担,而郊外的田地却每年都有丰收。这对比显示了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改变自身命运的渴望和希望,决心去学习种植瓜果,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境遇。
整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农田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平。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社会现实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改变命运的决心。这首诗词既赋予了自然景色以美感,又蕴含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
李齐贤简介
元代·李齐贤的简介

李齐贤(1288—1367),字仲思,号益斋、栎翁,谥号文忠公。韩国古代“三大诗人”之一。不但是高丽时期卓越的诗人,也是韩国文学史上优秀的词作家,还是韩国古代民歌整理者、翻译家。著作有《益斋乱稿》(10卷)、《栎翁稗说》(4卷)、《益斋长短句》等。
...〔 ► 李齐贤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