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渔父》是唐代贯休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父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渔父生活境遇的思考和对自身的反省。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一叶一竿竹,眉须雪欲零。
一片划断春水中的一叶,一根渔竿上长满了茂密的竹子,眉毛和胡须已经白得几乎快要脱落了。
陆应无祖业,香必是伊腥。
渔父陆应没有祖传的家业,而香鱼必然是从他那里得来的。
儿亦名鱼鹧,歌称我洞庭。
他的儿子也以捕鱼而闻名,通常被称为“鱼鹧”,唱着歌儿来到我洞庭湖边。
回头深自愧,旧业近沧溟。
渔父转过头来,深感愧疚,他的传统职业正逐渐消失于滚滚沧海之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普通渔父的生活情景,通过渔父的形象反映了社会变革对普通人生计的影响。诗中展示了渔父的悲凉境遇,他们没有祖传的家业,只能依靠捕鱼为生。渔父的眉毛和胡须已经白得快要脱落,他们的生活如同那片孤叶,被时光的洪流划断,且渐渐被湖泊吞噬。作者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对渔父生活困境的关注和同情。
与此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身的反省。作者自称“我洞庭”,以渔父为镜,反思自己的境遇。他回首过往,深感愧疚,意识到自己与渔父的处境并无太大差别,也受到来自社会变革的冲击。通过渔父形象反思自省,诗人传达出对社会流变的思考和对个人身份认同的探讨。
整首诗情节简单,寥寥数语描绘了渔父的生活和诗人的反思,诗意深沉内敛。通过渔父这个形象,贯休表达出对社会变迁带来的影响的关注,并引发读者对生活本质和自我身份认同的思考。
贯休简介
唐代·贯休的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 ► 贯休的诗(1篇)〕猜你喜欢
-
凄咽流空清韵
出自 唐代 王易简: 《齐天乐(余闲书院拟赋蝉)》
- 冰泮有衔芦
-
明朝谩凝睇
出自 宋代 释文珦: 《送林弓寮归闽省觐竹豀中书往赴安豀县新任》
- 自听巴音亦自嫌
-
我公宁忍兹
出自 宋代 张嵲: 《五月二十四日自达州至永睦县投宿废学即事书》
-
药囊系肘
出自 金朝 马钰: 《惜黄花 和师韵赠长安范公》
-
道阻乃从洄
出自 宋代 赵蕃: 《真游觅唐舆题诗不见有怀其人八首》
- 客来非载酒
- 伊昔天地初
-
瓜洲渡口波声远
出自 宋代 陈东: 《与士繇游金山翌日分袂二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