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卧听法曲霓裳》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半夜醒来,仍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音乐声。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金磬和玉笙的乐声已经持续了很久,我牙床上枕着角枕总是晚睡。朦胧的梦境初成之后,柔和的声音依然渗入我破碎的时光中。音乐能够理顺我的心情,酒能够陶冶我的性情,于是我起来品尝留于壶中的残酒,倾听尚未终止的曲调,我斜靠着银缸,半合着篷帷。”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和酒的热爱以及它们对他心灵的影响。诗人在夜深人静时醒来,仍能够听到远方传来的音乐声,这使他感到宁静与愉悦。他相信音乐有治愈心灵的力量,能够平静和理顺他的情绪,而酒则能够陶冶他的性情。在这种美好的氛围中,诗人起身品尝剩下的酒,倾听尚未结束的曲调,感受酒和音乐带给他的愉悦和安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清幽夜晚中的音乐和酒,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和美的追求以及对情感和心灵的宣泄。诗人将音乐和酒视为精神上的滋养,认为它们可以给予人一种超越现实的愉悦和满足。诗人在深夜醒来,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借此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平静与宁静。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的追逐,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音乐和酒能够带来的愉悦和满足的向往。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 白居易的诗(1篇)〕猜你喜欢
-
一碗新茶乳面肥
出自 宋代 王之道: 《南乡子(寄和潘教授元宾喜晴)》
-
池边无主禽
出自 唐代 白居易: 《和武相公感韦令公旧池孔雀(同用深字)》
-
倦赋从军咏式微
出自 宋代 苏颂: 《和刁节推郊居寄说晤二诗僧》
- 无客对挥麈
- 三载相望两拜恩
-
宦路漂泊费光阴
出自 宋代 陈造: 《再次韵呈林子长郎中二首》
- 晚来帆福饱西风
-
俯仰苦有节
出自 宋代 苏轼: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
- 宋元遗命
- 雁荡天台路险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