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本多毒
出自唐代:韩愈的《县斋读书(在阳山作)》
出宰山水县,读书松桂林。
萧条捐末事,邂逅得初心。
哀狖醒俗耳,清泉洁尘襟。
诗成有共赋,酒熟无孤斟。
青竹时默钓,白云日幽寻。
南方本多毒,北客恒惧侵。
谪谴甘自守,滞留愧难任。
投章类缟带,伫答逾兼金。
鉴赏
《县斋读书(在阳山作)》是唐代韩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出宰山水县,读书松桂林。
萧条捐末事,邂逅得初心。
哀狖醒俗耳,清泉洁尘襟。
诗成有共赋,酒熟无孤斟。
青竹时默钓,白云日幽寻。
南方本多毒,北客恒惧侵。
谪谴甘自守,滞留愧难任。
投章类缟带,伫答逾兼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韩愈在阳山县读书的场景和他对读书的体验和感受。他来到这个山水宜人的地方,心情愉快地阅读着书籍,感受到了初心的回归。他抛弃了世俗的琐事,心灵得到了净化。他表达了写诗的愉悦,酒也醇美,没有孤独地喝。他时而在青竹丛中默默垂钓,时而在白云间幽寻徜徉。他提到南方多有毒物,北方客人常常担心侵袭。然而,他甘心守护着自己的清静,虽然滞留在这里有些愧疚,但他无法推却自己的职责。他用心投入写作,像缟带般华美,等待着更高层次的回应。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韩愈在阳山县读书的美好体验。他通过舍弃琐事和世俗的束缚,融入了山水之间,找回了读书的初心。诗中的萧条和初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韩愈对于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向往。他将自己的情感与环境相融合,用清泉、青竹、白云等意象描绘了他在读书中的宁静与陶醉。诗词的后半部分,他提到了南方的危险和北方客人的担忧,然而他选择了坚守和安守自己的职责,表达了一种不畏艰险、追求内心自由的态度。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对于写作的投入和期待,以及希望得到更高层次回应的愿望。
这首诗词展示了韩愈作为文人士大夫的追求和境界,表达了他对于清静自在、修身养性的向往。同时,通过与自然的融合和对内心真实追求的坚守,他展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地。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语言简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体现了唐代士人儒雅清高的风范。
韩愈简介
唐代·韩愈的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 韩愈的诗(1篇)〕猜你喜欢
-
一半崎岖危径
出自 宋代 赵师侠: 《酹江月(万载龙江眼界)》
- 懒傍少年场
-
昨夜梦中彰敬寺
出自 唐代 白居易: 《梦亡友刘太白同游彰敬寺》
-
方祚来岁
出自 两汉 佚名: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黑帝羽音》
- 秋风又凋物
-
频年城南游
出自 宋代 张栻: 《五月十六日夜城南观月分韵得月字》
- 闻见长历然
-
吾非勇于敢
出自 宋代 晁补之: 《次开祖使君韵兼呈端叔大夫圣域长老》
-
短帽依然九日风
出自 宋代 郑厚: 《登{上巩下石}溪仙人岩》
- 比娄社酒叹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