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香扶醉
出自宋代:陈造的《洞仙歌(赵史君送红梅)》
蝶狂风闹,不到凝香地。
谁见飞琼巧梳洗。
厌孤标冷艳,不入时宜,银烛底,酒沁冰肌未睡。
东君怜索寞,分寄寒齐,闹耐残醒嗅芳蕊。
费西湖东阁,多少诗愁,援彩笔、重与江梅品第。
算肯容、丹杏接仙游,又却要蕊宫,侍香扶醉。
鉴赏
洞仙歌(赵史君送红梅)
蝶狂风闹,不到凝香地。
谁见飞琼巧梳洗。
厌孤标冷艳,不入时宜。
银烛底,酒沁冰肌未睡。
东君怜索寞,分寄寒齐。
闹耐残醒嗅芳蕊。
费西湖东阁,多少诗愁,
援彩笔、重与江梅品第。
算肯容、丹杏接仙游,又却要蕊宫,侍香扶醉。
中文译文:
蝶儿轻狂地飞舞,吹起了狂风,无法到达花朵凝香的地方。
有谁见过那飞舞的蝴蝶随意打扮自己。
她艳丽妖娆,但却不合时宜。
她在银色的烛光下,冰肌酒醒之时,仍然充满了魅力。
东君怜悯她的孤单冷清,将她寄送到寒齐。
她能熬过寒冷的凄凉,醒来时可以嗅到花蕊的香气。
她来到了西湖东阁,有多少壮志未酬的诗人感到忧愁,
拿起彩色笔,与江梅一起品鉴。
她愿意容纳那些红杏和丹桂,陪伴仙人一起游荡,
但她却拒绝了蕊宫,在香气中扶醉仙人。
诗意和赏析:
《洞仙歌(赵史君送红梅)》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凄凉的景象,同时表达了一种对逆流而上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诗中描述的蝴蝶,代表了诗人自己,她狂放不羁地飞舞,遭受了外界的阻碍,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风采。她不合时宜的行为与态度,使得她成为了那些壮志未酬的诗人的倾慕之对象。
东君可以理解为一个神仙,他对她的怜悯意味着诗人的孤独与苦闷,同时也是一种对追求诗歌事业的认可。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追求诗歌事业的热情和渴望,同时也抱怨了现实生活对自己的束缚与限制。诗中所描述的飞蝶的形象和情感都与诗人自身的境遇相映衬,这种色彩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别具一格。
整首诗以婉转淡远的姿态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与感慨,通过对红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追求和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活中束缚和现实的不满。这种内在情感与外在景物的交织,赋予了整首诗以深远的诗意和赏析价值。
陈造简介
宋代·陈造的简介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 陈造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