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醉方知
出自宋代:刘辰翁的《减字木兰花(庚辰送春)》
送春待晓。
春是五更先去了。
我醉方知。
春正怜伊怕别伊。
留君不可。
归到海边方忆我。
做尽花归。
欲赠君时少一枝。
鉴赏
《减字木兰花(庚辰送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刘辰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天已经过去,我送春的心情一直持续到天亮。春天早已离去,我直到喝醉才感觉到。春天正在怜惜她,害怕离别她。请你不要离开,等到你回到海边时才会想起我。花已经凋谢,当我想送给你时,却少了一枝。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春天的离去时送别春天的情景。诗人用减字木兰花作为意象,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眷恋和不舍之情。他意识到春天已经离去,但他的心情仍停留在春天的温暖和美好之中。他喝醉后才真正感受到春天的离去,表现出他对春天的眷恋之情。诗人希望春天能够珍惜自己,害怕离别自己,请求春天不要离开。当春天回到海边时,他希望春天能够想起他。诗人还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遗憾,花已经凋谢,当他想送给春天一枝花时,却少了一枝,这象征着他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情感。
赏析:
《减字木兰花(庚辰送春)》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春天美好的追忆和眷恋之情。诗人通过减字木兰花的形象,将自己与春天相比,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渴望。诗词中的醉态和留恋不舍的情感,增添了诗词的浓郁情感色彩。同时,诗人还通过花凋谢少一枝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无法完全表达情感的无奈和遗憾之情。整首诗词曲折婉转、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词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美好的向往和不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与情感共鸣。它通过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抒发了普遍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对春天的离去和时光的流转产生共鸣和思考。
刘辰翁简介
宋代·刘辰翁的简介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 刘辰翁的诗(1篇)〕猜你喜欢
- 风土异炎凉
-
只今梅雪可怜时
出自 宋代 向子諲: 《玉楼春(宛丘行□□□□之园见梅对雪)》
-
匹马度睢水
出自 唐代 高适: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
- 梦亦不可到
- 对面晴烟舞翠蛟
-
不为章街走马归
出自 宋代 宋祁: 《赋成中丞临川侍郎西园杂题十首·柳》
- 东风吹草日高眠
-
匆匆刀尺旋裁衣
出自 宋代 陆游: 《三月十六日至柯桥迎子布东还》
-
羽客知人意
出自 宋代 苏轼: 《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十三日》
-
高首何昂昂
出自 元代 赵孟頫: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