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遣春知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唐多令(别吴毅夫、赵仲权、史敏叔、朱择善)》
朔雪上征衣。
春风送客归。
万杨华、数点榴枝。
春事无多天不管,教烂熳、住离披。
开谢本同机。
荣枯自一时。
算天公、不遣春知。
但得溶溶生意在,随冷暖、镇芳菲。
鉴赏
《唐多令(别吴毅夫、赵仲权、史敏叔、朱择善)》是宋代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朔雪上征衣。
春风送客归。
万杨华、数点榴枝。
春事无多天不管,教烂熳、住离披。
开谢本同机。
荣枯自一时。
算天公、不遣春知。
但得溶溶生意在,随冷暖、镇芳菲。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离别的情景,表达了离人思乡的情感。诗人以冬天的朔雪和春天的春风作为背景,以离别的场景为主线,表达了对离别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春天和生活的感慨和希望。
赏析:
首句“朔雪上征衣”,描绘了北方严寒的冬天,诗人身着征衣准备远行。接着,“春风送客归”,春风代表着温暖和希望,诗人希望在春天归来时能够与友人再度相聚。
接下来的两句“万杨华、数点榴枝”,用花朵的形象来形容春天的景象,万杨华指的是杨柳的花絮,榴枝则指的是榴花点缀的枝条。这些春天的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春事无多天不管,教烂熳、住离披”,表达了春天的事物丰富多样,不受天气的限制,并且教人心情舒畅。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在春天时也能如此享受生活,抛开离别的忧愁。
再之后的两句“开谢本同机,荣枯自一时”,表达了生命的起伏和无常。开花和凋谢是自然界中不可避免的过程,也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经历。
最后两句“算天公、不遣春知。但得溶溶生意在,随冷暖、镇芳菲”,表达了诗人对天公的无奈和对春天的期待。诗人希望能够顺应自然的变化,享受春天的生机和美好,与友人共同分享。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春天的期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清新,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受。
魏了翁简介
宋代·魏了翁的简介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 魏了翁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