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野北风凉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木兰花慢(即席和韵)》
问梅花月里,谁解唱、小秦王。
向三叠声中,兰桡荃棹,桂醑椒浆。
明朝濮渝江上,对暮云、平野北风凉。
准拟八千里路,破除九十春光。
砚涵槐影漾_常。
披拂御炉香。
念人世难逢,玉阶方寸,陛楯颜行。
休言举人文字,系一生、穷达与行藏。
凡卉都随岁换,幽兰不为人芳。
鉴赏
《木兰花慢(即席和韵)》是宋代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问梅花月里,谁能解赏小秦王。在三重声音中,兰舟荃棹,桂醑椒浆。明朝在濮渝江上,对着暮云,平野北风凉。计划走过八千里路,度过九十个春光。砚中含着槐树的影子,常常被御炉的香气拂过。想起人世难得一见的美景,玉阶之上只有方寸之地,君王行走。别提那些举人的文字,只是一生中的穷达和行藏。花草随着岁月的变换而更迭,幽兰却不为人所赞美。
诗意:
《木兰花慢(即席和韵)》以花木兰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美景和兰花的赞美之情。诗中描绘了梅花、月亮、兰舟、美酒等元素,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诗人通过描写小秦王、御炉香气等细节,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诗人也以幽兰不为人所赞美的形象,抒发了自己的独立和超脱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对花木兰、梅花、月亮等景物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宫廷元素,如小秦王、御炉香气等,使整首诗更具宫廷气息。诗人巧妙地使用了典故和意象,通过对兰花和幽兰的对比,表达了自己追求独立和超脱的情感。
这首诗词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展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宫廷生活的想象。同时,诗人也透过对幽兰的赞美,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超脱尘世的情感。整首诗词意境优美,用词精确,给人以清新、深邃的感受。
魏了翁简介
宋代·魏了翁的简介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 魏了翁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