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宴清都(中吕)》是宋代文学家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地僻无钟鼓。
残灯灭,夜长人倦难度。
寒吹断梗,风翻暗雪,洒窗填户。
宾鸿谩说传书,
算过尽、千俦万侣。
始信得、庾信愁多,江淹恨极须赋。
凄凉病损文园,
徽弦乍拂,音韵先苦。
淮山夜月,金城暮草,梦魂飞去。
秋霜半入清镜,
叹带眼、都移旧处。
更久长、不见文君,归时认否。
中文译文:
偏僻的地方没有钟鼓声。
残留的灯火逐渐熄灭,长夜让人疲倦难耐。
寒风吹断了芦苇的茎,风吹动着暗暗的雪花,洒满了窗户。
宾客们急于传递书信,
算计已经尽遍,千千万万的伙伴。
直到现在才相信,庾信的忧愁如此之多,江淹的怨恨已经极致,必须要有所抒发。
凄凉的疾病摧毁了这座文学园地,
琴弦突然拨动,音韵先是苦涩的。
淮山的夜月,金城上残草,梦魂飞离。
秋霜已经覆盖了一半清澈的镜子,
叹息着带着眼泪,都移动到了旧地。
时间过得更加漫长,不曾见到心爱的文君,归来时是否还能认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凄凉的夜晚场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失落。首句"地僻无钟鼓"暗示了这个地方是一个偏僻的地方,没有热闹的声音和活动。接着诗人通过描写残灯熄灭、夜晚漫长,以及寒风断梗、风雪洒满窗户,进一步强调了寂静和荒凉的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宾客们急于传递书信,但这种忙碌和交往并不能填补作者内心的空虚。通过提到庾信和江淹,诗人表达了他对庾信、江淹那样的才子才情的羡慕和敬佩,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忧愁和怨恨。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作者所处的文园的凄凉景象,琴弦乍拂的音韵苦涩无味,夜月下的山和城已经荒芜,作者的梦魂也飘离了这个地方。最后一句提到秋霜覆盖的清镜,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变迁,作者带着叹息离开了旧地,心中更加漫长地思念着未见的文君。
整首诗以寂静和荒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忧愁和孤独的氛围。诗中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环境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对庾信和江淹的提及,以及对文园的描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才情和文学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词以其凄凉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和失落的感受,以及对才情和文学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荒凉的环境和寂静的夜晚,以及对庾信和江淹的崇敬和忧愁,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外部的景物相融合,展现出深刻的诗意和情感。整首诗词给人以忧郁而凄美的感觉,引发读者对孤独、人生和文学的思考。
周邦彦简介
宋代·周邦彦的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 周邦彦的诗(1篇)〕猜你喜欢
- 唯以醉为乡
-
莫被他催归去
出自 宋代 辛弃疾: 《御街行(山中问盛复之提干行期)》
- 花露盈盈湿
-
海静天高景气殊
出自 唐代 无可: 《中秋月彩如昼,寄上南海从翁侍御》
-
焦烂者郦其
出自 唐代 白居易: 《和答诗十首·答四皓庙》
-
头白尚东墙
出自 宋代 赵蕃: 《徐丈大雅有诗赠子畅尉曹用韵呈子畅兼柬徐丈》
- 古道今已矣
-
冻云积雪黯洮泯
出自 宋代 张舜民: 《十二月二十五日行次渭原走寄熙帅范巽之》
- 谁与开我怀
-
劝君莫棹酒船回
出自 宋代 苏轼: 《送钱穆父出守越州绝句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