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在寒云
出自唐代:皎然的《秋居法华寺下院望高顶赠如献上人》
峰色秋天见,松声静夜闻。
影孤长不出,行道在寒云。
鉴赏
《秋居法华寺下院望高顶赠如献上人》是唐代文学家皎然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秋天居住在法华寺下院,望见高顶山峰的颜色,听到松林的悠远声音。山峰的影子孤独地延伸着,我在寒云中行走。
该诗词意境深远,以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人以法华寺作为自己的居所,通过观赏秋天的山峰和倾听松林的声音,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诗中的“影孤长不出,行道在寒云”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沉思,他与大自然相伴而行,感叹自身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从整体上来看,该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自然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山峰和松林的意象,诗人也传达了对高远、坚定、不畏艰难的追求。
这首诗词给人以平静、深沉的感受,引发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的追求,以及对自身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感叹。同时,它也唤起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崇敬和对坚定追求的勇气。
皎然简介
唐代·皎然的简介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 皎然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