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诗词《答李侍御问》描写了作者入道修行之前的离乱生活及修道后的清静生活。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入道曾经离乱前,
长干古寺住多年。
爱贫唯制莲花足,
取性闲书树叶篇。
自笑不归看石榜,
谁高无事弄苔泉。
身外空名何足问,
吾心已出第三禅。
诗意:
这首诗以对李侍御的回答形式写就,描述了作者皎然入道修行之前的离乱生活和长期居住在长干古寺中的一段经历。诗人喜爱清贫的生活,只满足于拥有寺中的莲花一只足的脚板和树叶篇的书籍,展现了他离世俗生活的态度和修行的心境。作者心怀自嘲之情,笑称自己不再归看石榜,不再追求荣誉名利,而是沉浸于无拘无束的自在境界之中。他认为世俗的名利已无需再问,因为自己的内心早已经达到了第三禅的境地。
赏析:
这首诗以服从请求的方式写就,整体抒写了作者修行前后的生活和思想变化。首句“入道曾经离乱前”交代了作者离开尘世的生活,进入修行的道路。接着描述了他长期住在长干古寺的经历,表现出对清贫生活的喜爱和对修行的专注。诗中“爱贫”一词表明他对贫穷的态度,而“制莲花足”则暗示他满足于寺中莲花的一只足的脚板,寓意着他对生活的简朴要求。接下来的“取性闲书树叶篇”描述了他生活的闲散和对读书的爱好。接下来的“自笑不归看石榜,谁高无事弄苔泉”,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不屑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整首诗以朗逸自然的语言风格,渗透着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修行境界。最后两句“身外空名何足问,吾心已出第三禅”则表达了作者对外界评价的不屑和自我认可的心态,显示了修行的境地与态度。整首诗通过对自身修行生活的描摹,展示了作者跳脱尘世的追求,进入心灵自由的散心境地,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皎然简介
唐代·皎然的简介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 皎然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