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诗词《蔷薇花联句》描绘了蔷薇花的美丽景象,并通过对花朵的形态、香气以及与人的互动来传达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诗词中描写了蔷薇花的美丽景色:似锦如霞色,连春接夏开,形容花朵的色彩丰富多样,绚丽如锦,像霞光一样美丽。接下来,描述了蔷薇花散发出的香气,比喻风吹来香气的好闻。
接着,诗中描述了蔷薇花的摆放位置和姿态。裴度说自己的花在东阁的依附下生长,处于阶梯上方的位置,为人献上花朵。行式也描绘了花朵的灵活性和美感,说花朵的次序、形状都含有一种催人想象的力量。
刘禹锡的诗篇则着重于蔷薇花的凋落,感叹花朵的愁绪和颜色的褪去。他站在堤岸边,看着花掉落在水面上,对花的离去感到留恋。裴度继续描绘了蔷薇花的鲜艳与光亮,将花与雨露的滋润和清洁作了对比。行式则展示了花朵色彩的浓艳,宛如胭脂染上的颜色,像巧妇衣裳的设计。
最后,白居易和张籍也在诗中表达了对蔷薇花的爱好。白居易提到他只有饮酒时才不顾一切地欣赏花朵,可见他对蔷薇花的喜爱程度。张籍则在结尾提到,既然花无法再有其他计算,那么只剩下酒杯与花一起相伴了。
这首诗词通过对蔷薇花的形态、色彩、香气和与人的互动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展示了蔷薇花的美丽和多样性。
裴度简介
唐代·裴度的简介

晋国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为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宪宗时累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支持宪宗削藩。裴度在文学上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反对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他对文士多所提掖,时人莫不敬重。晚年留守东都时,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借吟诗、饮酒、弹琴、书法以自娱自乐,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诗》等录其诗文。
...〔 ► 裴度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