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风云渐散
出自唐代:许浑的《将归涂口,宿郁林寺道玄上人院二首》
西岩一磬长,僧起树苍苍。
开殿洒寒水,诵经焚晚香。
竹风云渐散,杉露月犹光。
无复重来此,归舟凌夕阳。
春寻采药翁,归路宿禅宫。
云起客眠处,月残僧定中。
藤花深洞水,槲叶满山风。
清境不能住,朝朝惭远公。
鉴赏
将归涂口,宿郁林寺道玄上人院二首
将归涂口,宿郁林寺道玄上人院;杏园雨霁,管弦驻行旅杨家湾。
西岩一磬长,僧起树苍苍。
开殿洒寒水,诵经焚晚香。
竹风云渐散,杉露月犹光。
无复重来此,归舟凌夕阳。
春寻采药翁,归路宿禅宫。
云起客眠处,月残僧定中。
藤花深洞水,槲叶满山风。
清境不能住,朝朝惭远公。
中文译文:
第一首:“行将归涂口,宿落在郁林寺的道玄上人的院子里;杏园中雨过,管弦乐队停在行旅的杨家湾。”
第二首:“西岩上长鸣着一支钟,僧侣起身的树苍苍。
开殿洒下寒冷的水,诵经时燃烧晚香。
竹林中的风云越来越散,杉树上的露水依然明亮。
再也不能重来此地,通过傍晚的阳光回到船上。”
“春天里寻找采药的老人,归途中住宿在禅宫。
云起时,客人睡在那里;月残时,僧人打坐在中央。
藤蔓的花淹没在洞水中,槲树叶子满山飘。
这个宁静的景致不能久留,每天都怀念和羡慕远离尘凡的和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许浑在唐代写的,分为两首。诗的主旨是描述了一位僧人和一位老人的禅修之旅,以及他们在清静的山林中所感受到的宁静和美好。
第一首诗以“将归涂口”为题,写的是作者行将回到涂口的景象。作者描述了在郁林寺道玄上人院子里的宁静和恬静,并以西岩上长鸣的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第二首诗以“春寻采药翁”为题,描绘了一位老人在禅宫过夜的情景。作者用藤花深洞水槲叶满山风来形容禅宫的宁静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的羡慕和向往。
整体上,这首诗以婉约的笔法描绘了禅修者和老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宁静和美丽。通过描绘清静的山林和流动的时间,诗中传达了对清净和禅修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许浑简介
唐代·许浑的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 许浑的诗(1篇)〕猜你喜欢
- 祸亦随作
-
共庆武夷仙伯
出自 宋代 方岳: 《瑞鹤仙(寿宋倅·七月二十三日)》
-
肯以犬羊为国羞
出自 唐代 李涉: 《六叹(本六首,今存三首)》
-
碧玉破不复
出自 两汉 佚名: 《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引留之不得…嘲谢复继四首》
- 空门此谛真
- 西园亦飞盖
-
几时怀抱相对尽
出自 宋代 李弥逊: 《客诵故人刘道梅花诗有怀用其韵以寄之》
- 相公庙略托诸天
-
非是仙儒骨相臞
出自 宋代 范成大: 《但能之提荆相别十年,自曲江远寄二诗,叙旧》
- 女郎厌踏王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