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游云际寺》是唐代诗人章孝标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思考和对世俗纷争的超越。诗中以寺庙与自然景色的对比,表达了作者追求内心宁静和对世俗烦恼的摒弃。
诗词的中文译文:
衣袖轻轻拂过青天,
推鞍而上看翠色的屏峰。
将尘埃抛在马尾,
门庭传来城市的声音。
云带着人们浮躁的名利远去,
钟声敲醒我这个躺在大梦中的人。
茫茫山下的一切事物,
满眼看着像送行的萍浮在前方。
诗意和赏析:
《游云际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到观察和感受。诗的前两句以寺庙景色为开头,通过轻柔的描写,营造出山静水秀的宁谧氛围。接下来的两句刻画了城市的喧嚣声,与寺庙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诗的后半部分通过云和钟的形象,表达了对名利繁华的远离和对虚幻世界的觉醒。
整首诗虽然描写了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色,但作者通过诗中意象的传递和情感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立和冲突。诗人希望通过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游云际寺》展示了唐代诗人的雅致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被认为是唐代优秀的诗作之一。
章孝标简介
唐代·章孝标的简介
章孝标(791—873年),唐代诗人,字道正,章八元之子,诗人章碣之父。李绅镇守扬州时,于宴集上,以“春雪”命题赋诗。章孝标下笔立就:“六出飞花处处飘,粘窗著砌上寒条,朱门到晚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销。”满座皆惊服。元和十四年(819年)中进士,由长安南归,先寄友人一书,其中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踌躇满志之状跃然纸上。适为李绅所见,作诗批评:“十载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章孝标大惭拜谢赐教。太和年间曾为山南道从事,试大理寺评事,终秘书省正字。有诗集一卷。韦庄编的《又玄集》录其《归海上旧居》、《长安春日》两首,称其深得诗律之精义。
...〔 ► 章孝标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