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恸柳论》是唐代刘言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孀妻栖户仍无嗣,
欲访孤坟谁引至。
裴回无处展哀情,
惟有衣襟知下泪。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丧偶的妇人,她无嗣无依,想去探访丈夫的孤坟,却不知道应该由谁引领她到达目的地。她感到无处发泄自己的悲伤,只有她的衣襟知道她的泪水。
赏析:
《恸柳论》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文字,表达了丧偶妇人内心的哀痛和孤寂。诗中的“孀妻栖户仍无嗣”一句,表明她丈夫过世后,无人继承血脉,孤独无依;“欲访孤坟谁引至”一句,表现了她想去探望丈夫坟墓的愿望,却不知道应该向谁寻求帮助;“裴回无处展哀情”一句,形容她无处宣泄内心的悲伤,感到无助和困惑;最后一句“惟有衣襟知下泪”,通过衣襟知晓她的泪水,凸显了她的悲伤无法言表,只有自己内心深处才能真正理解。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凝练了丧偶妇人的心情,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悲伤,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刘言史简介
唐代·刘言史的简介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 ► 刘言史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