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须伐竹开荒径
出自唐代:杜甫的《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雨映行宫辱赠诗,元戎肯赴野人期。
江边老病虽无力,强拟晴天理钓丝。
何日雨晴云出溪,白沙青石先无泥。
只须伐竹开荒径,倚杖穿花听马嘶。
鉴赏
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雨映行宫辱赠诗,元戎肯赴野人期。
江边老病虽无力,强拟晴天理钓丝。
何日雨晴云出溪,白沙青石先无泥。
只须伐竹开荒径,倚杖穿花听马嘶。
中丞严公在雨中垂下这首见忆之诗,回答两首见忆之诗。
雨水映照着行宫,我把诗赠给了严公,他愿意赴野人之约。
江边,年老多病的我虽然没有力气,但还是强行计划在晴天去钓鱼。
不知何时雨停晴天来临,云彩散去,溪水清澈,白沙青石再无泥泞。
只要伐竹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我便倚着拐杖穿过花丛,听马嘶声。
这首诗以雨中的情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期待。尽管诗人年老多病,但他仍然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行宫、江边、竹林等景物,都展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痴迷和对自由的追求。诗人希望能够在晴天钓鱼、听马嘶声,享受自然的美好和宁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 杜甫的诗(1篇)〕猜你喜欢
-
夹注高檠眼未花
出自 宋代 戴表元: 《陈无逸张仲实皆授徒城中相望遣闷小诗往问》
- 鄂王墓在栖霞岭
-
于理玄同孔老瞿
出自 宋代 程公许: 《和可道红同馆於都统衙》
- 行行人尽止
-
百书那写意
出自 宋代 杨万里: 《尤延之和予"新凉五言,末章有"早归山林"之》
-
不待清风生两腋
出自 宋代 杨万里: 《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李圣俞郎中出》
- 北风吹动宝刀初
-
铄金以笔
出自 明代 阮自华: 《苦寒行(家难甫平,展先府君墓于山之阳而作》
- 忧心常悄悄
- 精蓝国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