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魏徵的名句 > 沉沉蓬莱阁

沉沉蓬莱阁

出自唐代魏徵的《暮秋言怀

“沉沉蓬莱阁”出自唐代魏徵的《暮秋言怀》,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én chén péng lái gé,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

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
沉沉蓬莱阁,日夕乡思多。
霜剪凉阶蕙,风捎幽渚荷。
岁芳坐沦歇,感此式微歌。

鉴赏

《暮秋言怀》是唐代魏徵写的一首诗词。该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初夏离开京都,初秋滞留三河。
郁郁蓬莱阁,日夜思念家乡。
霜露剪凉阶上的蕙草,风送来幽静渚边的荷花。
岁月草木凋谢,感慨于此渐渐消散的歌声。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初夏离开京都,到了初秋却滞留在三河的遭遇,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以时间和地点的变化,描绘了作者离开京都的情景。蓬莱阁是一种仙境般的存在,沉沉意味着郁郁葱葱,形容了人们在那里郁结的思念之情。接着,诗句从自然景物入手,通过描写霜剪凉阶上的蕙草和风捎来的渚边荷花,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岁月的消逝和歌声的式微,让人感到时光流转,岁月不待。

整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初夏离开京都后,初秋仍滞留在他人乡间的遭遇,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词表达了对家乡温馨和熟悉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人事已非的感慨。

这首诗词通篇意境清新,运用了温馨的描写手法,给人以深情的感受。同时,以家乡的思念为线索,寄托了作者对家园的情感,以及岁月易逝的哲思。诗词虽然简短,但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物,展现了作者深情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离愁与羁绊。

魏徵简介

唐代·魏徵的简介

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 ► 魏徵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