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喈辞刻虽无愧
出自宋代:苏颂的《知枢密院孙温靖公挽辞二首》
畴昔逍遥曳杖时,銮舆临哭从官悲。
三朝弼亮推公望,一品哀荣厚葬仪。
陪幄谋猷存故事,出藩慈惠有馀思。
伯喈辞刻虽无愧,还作乡人堕泪碑。
鉴赏
《知枢密院孙温靖公挽辞二首》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描述了苏颂对逝去的孙温靖公的悼念之情。他回忆起过去与孙温靖公一起游玩的时光,他们相互间情意深厚。现在,孙温靖公已经去世,皇帝亲自前来送葬,官员们也纷纷悲痛哀悼。孙温靖公在三朝中一直是众人推崇的重要人物,享有荣耀的待遇,所以他的葬礼也是十分盛大的。苏颂回忆起他与孙温靖公共同参与朝政的经历,以及孙温靖公在边疆任职时的仁爱慈善之举。虽然苏颂为他写下了挽联,但他觉得这样的表达还不足以表达他内心的悲痛,因此他还准备为孙温靖公在家乡建立一块碑,以表达自己对他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颂对孙温靖公的深深思念和对他一生的称赞。苏颂以自己与孙温靖公的交往为线索,通过描述他们的往事和公公在朝中的优秀表现,展现了他对孙温靖公的敬爱和对他身后事业的美好期望。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具体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苏颂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词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忠诚、仁爱和优秀品德的推崇。孙温靖公作为一个杰出的官员,他的才能和品德受到了苏颂等人的高度评价。通过这首诗词,苏颂把自己对孙温靖公的敬仰之情表达出来,同时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于优秀官员的赞美和对忠诚、仁爱等美德的追求。
总之,这首《知枢密院孙温靖公挽辞二首》是苏颂表达对逝去的孙温靖公的深深思念和敬意的诗词。通过描述他们的过去往事、孙温靖公的政绩和品德,苏颂展现了对他的敬爱和对他身后事业的美好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宋代文人对于优秀官员和高尚品德的推崇。
苏颂简介
宋代·苏颂的简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 ► 苏颂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