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诗词:《观潮三首》
作者:苏颂(宋代)
观赏潮水涌动的壮丽景象,我曾写了七篇论述潮汐的文章,比拟各种事物,却感到未能表现潮汐之美妍。潮声进入闾阎百姓的家中,乐曲声在各个方向传达,仿佛有十万人的声音,潮势如同军队的训练,有三千校阅的士兵般有声有势。海洋冲击大地,仿佛冯夷和海神凭借险峻的地势,互相交锋,竟然有先后之分。即便风浪能够激怒潮汐,但最终它们都会平息,漩涡消散,恢复平静,如同水清澈见底。
【诗意与赏析】
苏颂的《观潮三首》通过观察潮汐的景象,以及对潮汐与自然、人类的类比,表达了他对潮汐壮丽景象的观赏与赞美之情。诗中展现了作者对潮汐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在第一首诗中,苏颂提到自己曾经写了七篇关于潮汐的文章,但他感到自己的文字未能真正表达潮汐之美妍,这体现了作者对潮汐的视觉和感官上的震撼与难以言喻之美的认识。
接着,苏颂通过比拟,将潮声形容为进入闾阎百姓家中的声音,如同十万人的合唱,传达出潮汐的声势之大。而潮势则被描绘成组织有序的军队,训练有素的士兵,展现出潮汐的力量与威严。
在第三首诗中,苏颂通过冯夷和海神的形象,描绘了海洋冲击大地的景象。冯夷和海神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它们在险峻的地势中相互交锋,展示了潮汐的汹涌与激烈,以及自然界各种力量之间的较量。
最后,苏颂强调了潮汐的变幻无常,即便风浪能够激怒潮汐,但最终它们都会平息,漩涡会消散,恢复平静。这种平息与恢复的过程,使得潮汐在变化中又显得稳定,如同水清澈见底般平静,传达出自然界中循环不息、变化无常的特点。
苏颂的《观潮三首》以深邃的思考和精妙的描写,展现了潮汐的壮美景象,以及自然力量的伟大与变化。通过这些描绘,诗人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类的思考,使人们对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脆弱有更深刻的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苏颂简介
宋代·苏颂的简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 ► 苏颂的诗(1篇)〕猜你喜欢
- 轻舆按辔以经隧
-
优游是养贤
出自 唐代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
徜徉绿野
出自 宋代 王迈: 《沁园春(寿史君黄少卿)》
-
凄清泛离琴
出自 唐代 吕温: 《衡州送李十一兵曹赴浙东》
-
埋没剑中生紫气
出自 唐代 窦庠: 《酬谢韦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
-
羸疾主中年
出自 唐代 王维: 《哭祖六自虚(时年十八)》
-
闲庭胜莳苷
出自 宋代 林景熙: 《知宗柑诗用韵颇险予既知之复取所未用之韵续》
- 千里浮云何处断
- 且将闲散替劳生
- 领略岁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