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使群官进姓名
出自宋代:苏颂的《太皇太后合春帖子六首》
上寿春朝观外庭,诏恩不许会公卿。
即时二史书谦德,只使群官进姓名。
鉴赏
《太皇太后合春帖子六首》是苏颂所作,描绘了寿春朝观外庭的场景。诗词充满了对皇室的尊崇与忠诚,以及对礼仪和官员的重视。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太皇太后的敬仰和对皇家礼仪的遵循。苏颂在诗中提到,寿春朝会时,诏令禁止公卿会见太皇太后,只允许群官进呈姓名。这显示了朝廷对太皇太后的特殊尊崇和礼仪规范。
诗词的中文译文和赏析如下:
《太皇太后合春帖子六首》
寿春朝观外庭,
上命公卿禁见。
即刻二史谦德,
唯使群官进名。
译文:
在寿春的朝廷外庭,太皇太后召见官员,
上命令公卿不得会见。
立刻两位史官谦恭地记录着仁德的事迹,
只允许群官进呈自己的名字。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寿春朝会的场景描绘,展示了宋代朝廷对太皇太后的极度尊崇和对礼仪的严格遵循。在这样的场合中,公卿不被允许会见太皇太后,只有群官可以进呈自己的名字。这种规定凸显了皇室的威严和权威,并体现了朝廷对太皇太后的特殊地位和尊敬。
诗词中的“二史”指的是负责编纂历史的两位史官,他们谦逊地记录太皇太后的仁德事迹,显示了对太皇太后的崇敬之情。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确的描写,展示了宫廷礼仪和官员的重要性,以及对皇室的敬仰。
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题材和对礼仪的强调,展现了宋代宫廷文化的一部分。它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太皇太后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朝廷对礼仪和官员的高度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传递出一种庄重、恭敬和忠诚的情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尊崇和礼仪的追求。
苏颂简介
宋代·苏颂的简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 ► 苏颂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