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有遗思
出自宋代:苏颂的《蜀公范景仁忠文公挽辞四首》
仁祖倦勤日,公居献纳司。
累朝论国本,三接叹忠规。
未奋经纶业,空留典册词。
二名彰美行,千古有遗思。
鉴赏
《蜀公范景仁忠文公挽辞四首》是宋代苏颂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仁祖疲倦勤劳的日子,
公爵居住在献纳司。
历朝历代都论述国家的根本,
三次接受称颂忠诚的规范。
未能实现治国兴业的抱负,
只留下典章制度和文章。
两位公爵展示了美好的品德和行为,
他们的思绪将流传千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颂为了纪念范文正公和范文澜公而写的挽辞。范文正公和范文澜公是蜀地的两位官员,他们在历朝历代间都以其忠诚和才干而闻名,他们的治理和贡献被人们所称颂。然而,他们的努力并没有完全实现他们的抱负,只留下了典章制度和文学作品。苏颂通过这首挽辞表达了对这两位公爵的敬意和思念,并将他们的美德和行为传颂千古。
这首诗词以简练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范文正公和范文澜公的赞美和追思之情。作者通过对他们的称颂和缅怀,展现了他们在政治和文化上的重要贡献,并强调了他们的美德和行为将永远被人们所思念和敬仰。
整首诗词以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简短的文字将范文正公和范文澜公的形象描绘得生动而深刻。苏颂以朴实无华的笔触展示了他们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使读者在诗词中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意义和卓越价值。
这首挽辞通过对范文正公和范文澜公的颂扬,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崇高的情感和敬仰之情。它提醒人们珍视和传承先贤的智慧和品德,以此激励后人追求卓越和贡献社会。
苏颂简介
宋代·苏颂的简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 ► 苏颂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