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颂十玄谈·转位》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山中的云雷、闪电和霞光。诗意深邃,赏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无明山中的云雷、闪电和霞光,展示了大自然的威力和壮丽景象。云雷的声音震撼山岳,闪电的光芒耀眼夺目,霞光的灿烂辉煌。这种自然景观的描绘,彰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无限向往和钦佩。
其次,诗中出现了"曼拿大士"一词,这是佛教中的一位众神之一,象征着智慧和慈悲。诗人以曼拿大士的微笑来作为山中自然景观的反应,暗示着大自然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慈悲。这种以佛教神话形象来赞美自然景观的手法,使诗词具有一种超越凡俗的意境和哲学思考。
最后,诗词的整体氛围给人一种宁静、宏伟和神圣的感觉。通过描绘山中的云雷、闪电和霞光,诗人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整首诗词通过景物的描绘和佛教神话的引用,融合了自然景观和宗教哲学的元素,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和赞美之情。
综上所述,《颂十玄谈·转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运用佛教神话元素,展示了大自然的威力和壮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向往,并通过宁静、宏伟和神圣的氛围,唤起读者对宇宙和人生的深思。这首诗词的诗意丰富深邃,赏析时可以引发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
释印肃简介
宋代·释印肃的简介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 释印肃的诗(1篇)〕猜你喜欢
- 掩映乎四海之半
- 相伴梅花过一生
- 不与时同情
-
一物言无也大奇
出自 宋代 白玉蟾: 《春夕与西林老月下坐二首》
- 落尽梨花啼子规
-
香包已向青春发
出自 宋代 梅尧臣: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饮赋四题·九月二十八日》
-
垣屋参差一带斜
出自 宋代 陆游: 《冬晴与子坦子聿游湖上》
-
山茶花发映莲宫
出自 宋代 蒲瀛: 《次韵袁升之游云寺鸿庆院山茶之什》
- 行藏岂问天
-
十分清到窗纱
出自 元代 朱唏颜: 《木兰花慢 陈伯永竹院有魏鹤山题扁名公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