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释绍昙的名句 > 妙密中险崖

妙密中险崖

出自宋代释绍昙的《偈颂一百零二首

“妙密中险崖”出自宋代释绍昙的《偈颂一百零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iào mì zhōng xiǎn yá,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

有一物,黑似漆,常在面门出入。
骑声盖色,妙密中险崖
倒用逆施,险崖中妙密。
三世诸佛远之愈亲,白牯狸奴得之转失。
法华不惜眉毛,为汝当阳拈出。
夭夭矫矫,粼粼皴皴,将谓南山鳖鼻,却是天台楖栗。

鉴赏

《偈颂一百零二首》是宋代释绍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有一物,黑似漆,常在面门出入。
这里描述了一种黑色的物体,它经常在人的面门(指口鼻)进出。

骑声盖色,妙密中险崖。
它发出的声音像是覆盖了一层厚重的颜色,它在奇妙的隐密之中又存在着险峻的崖壁。

倒用逆施,险崖中妙密。
它以相反的方式运用,在险崖之中展现出神奇而隐秘的特质。

三世诸佛远之愈亲,白牯狸奴得之转失。
这个黑色的物体与三世佛陀的关系越来越亲近,而白牯狸奴(指释迦牟尼佛)曾经得到它却又失去了。

法华不惜眉毛,为汝当阳拈出。
《法华经》中的佛法不吝惜眉毛,为了你而取出。

夭夭矫矫,粼粼皴皴,将谓南山鳖鼻,却是天台楖栗。
它显得娇嫩而挺拔,闪烁着明亮的光芒,虽然看起来像南山的鳖鼻,但实际上是天台山上的楖栗。

这首诗词通过对黑色物体的描绘,把它与佛教的教义和象征进行了联系。黑色物体象征着佛法的神秘和深邃,它的存在既是险峻崖壁的挑战,又是妙密法门的奥秘。诗词中提到的白牯狸奴代表释迦牟尼佛,而法华经象征佛教经典中的智慧和慈悲。整首诗词通过对形象的描写和象征的运用,表达了佛教教义中深奥的思想和修行的道路。同时,诗词运用了形象的对比和意象的转换,给人以视觉和感觉上的冲击,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释绍昙简介

宋代·释绍昙的简介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 释绍昙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