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赋烧笋竹安韵》是宋代陆文圭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先生早晨厌倦了吃苜蓿,改为追求美味的全差腾肉。灰蒙蒙的头发扫地,尿液溅出,炙热的火焰冒烟,龙尾辫秃顶。土地的肥力逐渐耗尽,外面的植物渐渐枯萎,火候微温,酒已经熟了。拨开灰烬,可惜衣服已经破旧不堪,解开竹箨,只剩下单薄的玉带。青山依旧,岁月长久,但子孙草草为人,只是供养口腹而已。瞄准着宰相家的菜篮,却发现石家却无人煮豆粥。剃去毛发,保留顶上的秃顶,有何好处?捣碎韭菜,用作节日的庆祝,其实只是虚空的快速行动。不如效仿野人,从事简朴的劳动,自己记着行厨入竹林。句裹曾经参与过玉版禅修,胸中明白禹筜谷的道理。主人无需急躁和责备,昨夜的西风吹过乡村林屋。
诗意和赏析:
《赋烧笋竹安韵》描绘了一个朝槃(早晨的饭食)的场景,以及诗人对于简朴生活和修身养性的思考。
诗中的先生厌倦了吃苜蓿,追求更美味的全差腾肉,暗示了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但也暗含对于过度追求物质的批判。灰蒙蒙的头发扫地,尿液溅出,炙热的火焰冒烟,龙尾辫秃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早晨的烧菜场景,同时也暗示了物质的消耗和衰败。
诗中提到土地的肥力渐渐耗尽,植物枯萎,表达了对于自然资源的担忧和警示。与此同时,诗人也反思了过度追求物质享受所带来的消耗和浪费,提倡简朴生活。
诗中提到瞄准宰相家的菜篮,却发现石家没有人煮豆粥,以及剃去毛发留下秃顶,捣碎韭菜作为节日的庆祝,暗示了感叹社会中的不合理和虚浮,呼吁回归自然、简单的生活方式。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于修身养性的思考,诗人提到自己曾参与过禅修,胸中明白禹筜谷的道理,主人无需急躁和责备。这里表达了对于内心的宁静和修养的重视,呼唤人们平和从容的心态,以应对纷繁复杂的生活。
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言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通过对于物质追求和简朴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于过度追求物质和享受的批判,以及对于回归自然、修身养性的思考。诗中融入了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既展示了宋代社会的一些问题,又呼唤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淡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充满了对于自然、生活和人性的思考,通过平实而富有意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平衡的追求。同时,通过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于修身养性的呼唤,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于简朴生活的推崇。这种思想内涵使得《赋烧笋竹安韵》成为一首既具有现实关怀又富有哲理的诗词作品。
陆文圭简介
宋代·陆文圭的简介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 陆文圭的诗(1篇)〕猜你喜欢
- 女乐久无香
- 烟穗拂人轻
-
谁将春色去
出自 宋代 辛弃疾: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呈景卢内翰)》
- 隼旟行处瘴江清
-
远投魑魅乡
出自 唐代 宋之问: 《桂州三月三日(一作桂阳三日述怀)》
- 监令车中席
-
看尽坡头万马驰
出自 宋代 马廷鸾: 《谢龙山惠柱杖并求石铫四首》
- 伤心愁杀人
-
径兰欲谢悲零露
出自 宋代 欧阳修: 《和应之同年兄秋日雨中登凎爱寺阁寄梅圣俞》
-
只是诗人薄命休
出自 宋代 杨万里: 《江行七日阻风至繁昌,舍舟出陆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