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得已堂》是宋代诗人陆文圭的作品。该诗通过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表达了对于物质与命运的看法,强调了安于本分、守正待命的价值观念。
诗中的"得已堂"是一个象征性的词语,意味着得到已经足够的东西。诗人表达了他对于已经拥有的东西感到满足和珍惜,认为人应当满足于已经得到的,而不是追求更多。他认为,人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贫穷和富贵,不应该因为贫穷而失去信心,也不应该因为富贵而心生嫉妒。诗人认为,贫穷和富贵都不是人生的追求目标,人应该以无欲无求的心态对待这些境遇,而是要安于自己的义务和命运。
诗中的"乞墦"指的是乞求更多的土地,而"蒙袂"则指穿上婚纱。通过这两个形象,诗人表达了对于追求权势和物质的批判。他认为,与其追求个人的私利,不如选择安贫乐道,宁愿接受贫穷,也不愿意追求富贵的权势。
诗中的"安于义与命"传达了诗人对于安于本分和顺应命运的态度。他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天所赐的,人应该接受命运的安排,并以正直和正义的态度来对待人生。诗人赞扬了颜孟这个历史人物,认为他是唯一能够以正直的态度来面对命运的人。
《得已堂》一诗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批判追求权势和物质的欲望,强调了安于本分、顺应命运的重要性。诗意深远,提醒人们要珍惜已有的,不要贪婪追求更多,同时也要正直地面对命运的安排。这种超脱物欲的态度,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陆文圭简介
宋代·陆文圭的简介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 陆文圭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