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笔说性命
出自宋代:陆文圭的《题月心诗卷并记遇仙事云》
东轩记待月,从笔说性命。
岂惟不知月,实亦不知性。
文虽欧苏工,理至闰洛定。
人心如明月,尘垢失清净。
雾收海气澄,天迥风力劲。
持我光明珠,照此大圆镜。
镜中双彩荼,翔立请骖乘。
御宴影娥池,神飚忽吹醒。
莺飞晓镜空,龙睡渊珠静。
依旧碧潭心,无潭琼楼舆。
韩郎固有言,仙人未贤圣。
鉴赏
《题月心诗卷并记遇仙事云》是宋代陆文圭的作品。这首诗以描写月亮和心灵为主题,表达了对人心境和清净状态的思考。
诗人通过东轩观赏月亮,以笔言说自己的性命,深思后发现,人们不仅对月亮的本质一无所知,对自己的内心本质同样一无所知。诗中提到文学虽然丰富多彩,理论也有精妙的推敲,但对于人心的清净却无法把握。正如雾霭消散后海的气息变得清澈,天空也显得辽远而风力强劲一样。而诗人则将自己比作一颗光明珠,照亮着这个巨大的圆镜,使其充满光彩。
在这面镜子中,彩虹飞舞,展翅欢迎神驹的乘骑。在宴会中,神风吹拂,使得皇宫中的影子和仙女池中的倒影醒来。黎明时分,莺鸟飞过,镜子变得空无一物,而龙则安睡在深渊的珍珠之上。诗人回到了碧潭的心灵深处,那里依然是一片清净,没有缺少琼楼和承载它的车子。
最后,诗人引用了韩愈的言论,认为仙人尚未达到崇高的境地,说明即使是仙人也未必能够真正洞悉人心和清净的状态。
这首诗以描绘月亮和心灵为主线,通过对比和类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内心境界的思考和反思。它通过景物的描绘和象征的运用,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清净境界的追求。同时,诗人的言辞优美,用词精准,使得整首诗浑然一体,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陆文圭简介
宋代·陆文圭的简介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 陆文圭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