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谟挽诗鉴赏
《王宝谟挽诗》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魏了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宁怀会稽绶,不遗帝城书。
仕止四千石,年头开八秩初。
倾囷除旱魃,防岸免民鱼。
欲识恩田广,衔哀到小胥。
诗意:
这首诗以王宝谟为题材,表达了对王宝谟的挽歌。王宝谟曾在会稽任官,但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才能留在京城,而是回到了故乡。他的官职仅止于四千石,年纪已经八十,但仍然充满热情和干劲。他为百姓排除困难,除去旱灾和邪祟,保护河岸,使百姓免受水灾之苦。诗人深感王宝谟的恩德之广,由衷地怀念他。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王宝谟的赞颂和怀念,展示了作者对这位忠诚的官员的敬意和钦佩。诗中描绘了王宝谟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感激之情。诗人称颂王宝谟不辞辛劳,虽然官职不高,但仍然竭尽全力为百姓服务。他的行为不仅保护了人民的生计,还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王宝谟的深深怀念和由衷的赞美。诗人将王宝谟的功绩和品德融入诗中,以表达自己对这位仁人志士的敬佩之情。通过描绘王宝谟的才能和奉献精神,诗人也间接表达了对社会正直官员的期望和崇高理想的追求。这首诗既是对王宝谟的颂扬,也是对正直清廉官员的赞美,呈现了宋代社会中一种理想的官员形象。
魏了翁简介
宋代·魏了翁的简介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 魏了翁的诗(127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