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十浮光隐者鉴赏
《和江十浮光隐者》是宋代韩维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尘世名利的厌弃和对高尚志向的追求,以及对古人的羡慕和对时人的不满。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我本性格像一座岩壑,
却身世于名利的纷扰。
就像笼中的鸟儿,
飞翔时仍不忘本心。
我常常恨这个世人,
与古人的品性不相符。
他们争名夺利,挤满朝市,
而我却在寂静的岩洞中培养志向。
近来听闻有几位年轻人,
筑屋在淮山旁。
他们亲自种植松柏,
夏天的阴影郁郁葱葱。
清晨在淮河上垂钓,
傍晚回到林中的堂屋。
他们以琴和酒自娱,
所过之处都是平凡之物。
我才知道天下的士人,
不易用一概的标准衡量。
我赞美江夫子的好事迹,
我向往他的辞章才华。
他的名声已经淹没在尘土之间,
清风却依然吹扬着他的风采。
谁能知道后来的人们,
是否能够超越董和黄两位先贤。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自然与人世的对立,表达了作者的离群独居之志向,并对世俗名利的薄幸以及对古人高尚品性的向往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作者以岩壑为喻,自比为笼中鸟,揭示了自己在名利场中的无奈和对自由的渴望。在作者看来,现世人们争名夺利、追逐繁华,与古人的品性相去甚远,这让他深感不满。然而,他却听闻到有几位年轻人选择在淮山旁筑屋,种植松柏,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并在淮河上钓鱼、弹琴、享受人生。这些行为使他产生了对他们的赞美和向往。最后,作者提到董与黄两位古代先贤,暗示后来的人们是否能够达到他们的境界,展现出对后人的期望与质疑。
整首诗词情感内敛,意境深远。通过对比自然与人世的对立,表达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对高尚品性的向往。诗词中的意象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物行为,凸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和高尚品性的追求。诗词的赏析需要读者对其中的隐喻和意境进行深入思考,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
韩维简介
宋代·韩维的简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 ► 韩维的诗(82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