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女峰鉴赏
《七女峰》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白玉蟾。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宋时松竹晋时苔,
路转山回洞户开。
流水也知尘世杂,
依然流向此山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山峰的景象,并通过自然景观传达了一种寓意。诗人以山峰、松竹和流水作为表达对象,表明了这座山峰在历史的变迁中依然保持着它的原始风貌,流水也依然流向这座山峰。诗中透露出对山峰的景物与永恒之间联系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与共生。山峰、松竹和流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赋予象征意义的元素,它们在这首诗中象征着恒久不变的美好与纯洁。诗人通过描述山峰的景象,展示了山峰的壮丽和恒久不变的特征,它们伴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存在。流水则象征着世事的无常和变迁,但即便如此,它依然流向这座山峰,暗示了山峰的永恒性和吸引力。这种持久的吸引力让流水如诗人一般,依然回归山峰。诗人的笔触细腻而含蓄,通过自然景观传达了对于恒久美好的追求和对于变幻世态的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隐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永恒之美的追求以及对于世事变迁的思考。这种表达方式在宋代文化中很常见,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和人生哲理的关注。《七女峰》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使读者在阅读中领略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白玉蟾简介
宋代·白玉蟾的简介

白玉蟾(1194 - ?),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 白玉蟾的诗(12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