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池鉴赏

《山池》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间的池塘景色。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偪侧苍苔地,
{左亻右瓜}邪白石池。
数枝红菡萏,
几尺碧涟漪。
鱼鳖争香饵,
儿童簇钓丝。
爱来芳荫下,
每日日西时。

这首诗词的意境主要是描绘了一个山间的池塘景色,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山池的美丽和生动的场景。

在这首诗词中,作者用了一些意境化的语言来描绘山池的景色。"偪侧苍苔地"表达了山池边上生长着葱翠的苔藓,给人一种青翠的感觉。"{左亻右瓜}邪白石池"是对池塘的描述,表明池塘是由白色的石头构成的。"数枝红菡萏"是指池塘中开放着几朵红色的莲花,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几尺碧涟漪"描绘了池水的颜色,碧绿的水面上泛起了涟漪,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诗中还描绘了一些生活的场景。"鱼鳖争香饵"表达了在池塘中,鱼和鳖争相吃着香饵的情景,生动地展示了池塘中的生态。"儿童簇钓丝"描写了一群孩子聚在一起垂钓,展示了乡村生活的活泼和快乐。

最后两句"爱来芳荫下,每日日西时"表达了诗人喜欢到这个山池中来,坐在芳荫下,欣赏日西时分的美景。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时刻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间池塘的美丽景色和生动场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同时,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追求也透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同简介

宋代·文同的简介

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 文同的诗(858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