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居园池杂题·菡萏轩鉴赏
《守居园池杂题·菡萏轩》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胡阳媚秋漪,菡萏隔深竹。
谁开翠锦障,无限点银烛。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居住在园池之中的人对于菡萏轩的景象的描写和感受。诗人描述了秋天胡阳的美丽景色,菡萏花在茂密的竹林中隔断了视线。他对于隔绝视线的几层翠绿窗帘的开启者产生了好奇,因为他无法看到窗帘后面到底是什么景象。他想象着那里可能有无数点亮的银烛,照亮了整个空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于园池中菡萏轩景象的观察和想象。诗中的描写聚焦在胡阳秋天的美丽,突出了自然景色的细腻和宁静。
首句“胡阳媚秋漪”通过使用“媚秋漪”的形容词短语,表达了胡阳在秋天的美丽和吸引力,暗示了整首诗的主题。第二句“菡萏隔深竹”通过描绘菡萏花与茂密竹林之间的隔绝,强调了这个景象的隐秘和神秘感。
诗的最后两句“谁开翠锦障,无限点银烛”则展示了诗人的遐想和想象力。他想知道是谁打开了翠绿窗帘,暗示了诗人对于窗帘后面景象的好奇心。他设想在那里点亮了无数的银烛,给整个空间带来了明亮和照耀。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景象,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敏感和对于美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引发读者的想象力,这首诗传达了诗人对于美的赞美和对于世界的思考。
文同简介
宋代·文同的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 文同的诗(85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