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秀才江居五题·醉经庵鉴赏

《夏秀才江居五题·醉经庵》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垂下茅草搭建的庵堂,
形似高耸的穹庐。
其中的人躺卧其中,
整日陶醉于群经之中。
世俗之人难以理解,
只认为他长久陶醉不醒。
我将这句话寄给两位豪杰,
他们并非那位刘伶。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名为"醉经庵"的庵堂,庵堂由茅草搭建,形状像是高耸的穹庐。诗人描述了庵堂中的人,他整日躺卧其中,陶醉于群经之中。然而,世俗之人难以理解这种行为,他们认为这个人长时间的陶醉是不可理解的。最后,诗人将这句话寄给两位豪杰,告诉他们这个庵堂中的人并非是传说中的刘伶。

赏析:
《夏秀才江居五题·醉经庵》通过描绘醉经庵的景象,表达了对于超脱尘世、沉浸于学问和思考中的人的赞美。庵堂由茅草搭建,形状高耸如穹庐,给人一种宁静、幽深的感觉。庵堂中的人被描述为整日陶醉于群经之中,这里的"群经"可以理解为广博的学问和思想。诗人认为,这种追求学问和思考的人是与世俗不同的,他们能够超越尘世的琐事,专注于更高尚的境界。然而,世俗之人却难以理解这种行为,他们认为这种长时间的陶醉是不可思议的。最后,诗人寄语两位豪杰,告诉他们这个庵堂中的人并非是刘伶,也就是说他们不是以放纵酒色闻名的刘伶,而是真正沉浸于学问之中的人。整首诗通过对醉经庵的描写,赞美了那些追求学问和思考的人,并对世俗的看法进行了反思。

文同简介

宋代·文同的简介

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 文同的诗(858篇)

猜你喜欢

次韵丁制置远迎三绝

宋代魏了翁

锦里论交三十年,浮筠大玉透中边。
投荒已作无期别,梦觉依然堕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