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春色(元夕行灯轿上赋洞庭春色呈刘左史)鉴赏

《洞庭春色(元夕行灯轿上赋洞庭春色呈刘左史)》是宋代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花帽檐行,宝钗梁畔,还是上元。
行走在花帽檐下,宝钗梁旁,依然是上元节。
看去年芳草,如今又绿,当时皓月,此夕仍圆。
回顾去年的芳草,如今又一片翠绿,当年皎洁的月亮,今夜依然圆满。

节序驱人人不解,道岁岁年年都一般。
节令驱使着人们,每个人都不明白,岁月年年如此相似。
看承处,有烛龙照夜,铁凤连天。
看着灯火辉煌之处,有照亮夜晚的龙灯,铁凤飞舞连绵。

东风不知倦客,又吹向楼阁山巅。
东风不知疲倦地吹向游客,再次吹拂楼阁和山巅。
任管弦闹处,诗豪得志,绮罗香里,侠少当权。
无论是管弦之声的热闹,还是诗人的得意,都融入了锦绣华丽和芬芳馥郁之中,在这里侠少掌握着权力。

客与溪翁无一事,但随俗簪花含笑看。
游客与居住在溪边的老人无关紧要,只是随着习俗佩戴花朵,含笑观看。
无限意,更醉骑花影,饱看丰年。
心境无限,更加陶醉于骑马穿越花影之中,尽情欣赏丰收的年景。

这首诗词《洞庭春色(元夕行灯轿上赋洞庭春色呈刘左史)》通过描绘元夕节的景象,表现了时光流转、岁月更替的主题。作者通过引用上元节的场景,唤起了读者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中运用了自然景观、节令、灯火和人物等元素,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象的交融,展现了丰富的诗意。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自然、人生和丰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丰收喜悦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关注,呈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魏了翁简介

宋代·魏了翁的简介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 魏了翁的诗(1278篇)

猜你喜欢

戏集老杜句再和

宋代黄公度

背堂资僻远,要路亦高深。
未负幽栖志,回看不住心。
寒花隐乱草,飞鸟度层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