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次永康白使君韵)鉴赏

《水调歌头(次永康白使君韵)》是宋代诗人京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与蜀有缘法,见我眼俱青。
征车到处,弦管无限作离声。
自笑四年留滞,漫说三边安静,分阃愧长城。
一念天地阔,万事羽毛轻。
欲归去,诗入社,酒寻盟。
骎骎双鬓,老矣只觉壮心惊。
虽是东西惟命,已断行藏在己,何必问君平。
举似铜梁守,怀抱好同倾。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京镗对于自己身世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他表达了自己对蜀地(指西南地区,即今天的四川)的情感和缘分,表示与蜀地有着特殊的联系。他观察到战争的征车遍布各地,弦管声传遍远方,表达了对战乱时代离散之音的感受。

诗人自嘲自己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四处流浪已有四年,但他认为边境地区并不平静,自己在这里的分阃(指边境关隘)感到惭愧,而长城则是他的自责之地。然而,他的一念之间,天地变得辽阔,万事都变得轻如羽毛,表达了他内心的豁达和超然心态。

诗人渴望回归故里,让自己的诗歌成为社会的一部分,让酒作为交流的媒介。他描述自己的双鬓已经斑白,但仍然觉得自己的壮志激荡。虽然东西(指世事)由命运支配,他已经决定放弃追求功名利禄,而将行藏之事寄托于自己,不再问君平(不再问世间的平安与否)。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愿意像铜梁守(指古代故事中的铜梁守卫一般)一样,怀抱着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

赏析:
《水调歌头》以其优美的音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怀。诗人通过对自己在动荡时代的遭遇的反思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达了他内心的豁达和超然态度。诗中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丰富多样,如征车、弦管、长城等,使整首诗词充满了音乐般的韵律感。同时,诗人对于自己的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反思也赋予了这首诗词更深层的意义。

这首诗词虽然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遭遇,但也具有普遍的人生哲理,呼应了古代文人士人生观和情感追求。它通过对战乱时代的不幸遭遇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反思。同时,诗中的音乐性和比喻手法也增添了诗词的艺术美感。

总之,这首《水调歌头(次永康白使君韵)》通过对作者个人遭遇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的描绘,以及音韵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词不仅具有个人情感表达的特点,也具有普遍的人生哲理,使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对自己的生活和追求进行思考。

京镗简介

宋代·京镗的简介

京镗(1138 —1200)字仲远,南宋丞相、词人,晚号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历知江州瑞昌县。孝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淳熙十五年,授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光宗绍熙二年(1191),召为刑部尚书。五年,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庆元二年(1196)拜右丞相,六年进左丞相,封翼国公。卒年六十三。卒后赠太保,谥文忠,后改谥庄定。有诗集七卷、词集《松坡居士乐府》二卷,《文献通考》传于世。事见《诚斋集》卷一二三《京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四有传。

...〔 ► 京镗的诗(45篇)

猜你喜欢

山居诗

宋代释延寿

平生初志已酬之,怀抱怡然寂有归。
古帙懒开缘得意,幽房长闭为忘机。
数行鸟阵连云没,一带泉声隔岭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