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山鉴赏

《胥山》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行海。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胥山》中文译文:
子胥山上噪群乌,
旧日英灵在此无。
臣节已亏因挞楚,
兵筹虽用奈亡吴。
云屯灌木疑烽戍,
石列平城设阵图。
只可共忧难共乐,
知君唯有一陶朱。

诗意和赏析:
《胥山》这首诗意蕴含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沉浮的忧虑和对君主的忠诚之情。

诗的开篇,“子胥山上噪群乌”,描绘了胥山上一片喧嚣不安的景象,暗示着国家的动荡不安。接着,“旧日英灵在此无”,表明曾经的英勇豪杰已经不在,让人感叹时光的流转和英灵的离去。

接下来的两句,“臣节已亏因挞楚,兵筹虽用奈亡吴”,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反思。臣子的忠诚已因战争而削弱,即使筹谋军事也无法挽救吴国的命运。这里的“楚”和“吴”是历史上两个重要的国家,用来代指战乱和国家覆亡。

接着,“云屯灌木疑烽戍,石列平城设阵图”,描绘了战争的阴影笼罩下的景象。云屯灌木、石列平城,展示了战乱时期防御工事的繁忙景象。这里的“烽戍”和“阵图”暗示着战争的残酷和防御的艰难。

最后两句,“只可共忧难共乐,知君唯有一陶朱”,表达了作者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关切。诗人希望与君主共同分担艰辛和快乐,表达出对国家安定和繁荣的期盼。其中,“一陶朱”指的是陶朱公,他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贤臣,象征着忠诚和智慧。

《胥山》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君主的忠诚之情。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景象和表达对君主的期望,诗人展示了对国家安定与繁荣的渴望,同时也反思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这首诗词以其深远的诗意和意境,给人以思考和共鸣。

释行海简介

宋代·释行海的简介

释行海(一二二四~?)(生年据本集卷上《癸酉春侨居无为寺归云阁以十五游方今五十为题信笔十首》推算),号雪岑,剡(今浙江嵊县)人(同上书《归剡》)。早年出家,十五岁游方,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住嘉兴先福寺。有诗三千馀首,林希逸选取其中近体二百馀首为《雪岑和尚续集》二卷。事见本集林希逸跋。 释行海诗,以《雪岑和尚续集》抄本为底本,校以日本宽文五年(一六六五)刻本。

...〔 ► 释行海的诗(308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