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信讲师鉴赏
《送信讲师》是宋代陆文圭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讲师的境遇和使命,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祝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讲师的形象和他的价值。诗中提到这位讲师经过士人的考试,获得了名声,但他却放弃了高官厚禄,选择隐居在林丘之间。作者认为这位讲师的品质和才华并不比那些受过世俗教育的人低下,他的骨性与生俱来,并不需要外界的认可和评判。
诗中提到讲师具备了高深的知识和修养,他通晓宗学中的各个流派,能够运用自如。他甚至能与树木交流,使石头点头,显示出他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与之和谐相处的能力。
诗中也描绘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存在。劫火焚烧了地水,慈云认识了公楸树,这些都是超出常人经历的事情。讲师心怀报恩之情,阅读古代的故事,感慨万千。他的香火将传承三生,因缘再世而游荡。
最后几句诗中,作者表达了对讲师的请求和祝福。他希望讲师能够重视文辞之重要,以便引请他们来讲学;他也希望讲师能够留下来,不离开这片土地。作者称讲师是刀勒短褐的博雅者,寓意着讲师具备了广博的学识和卓越的修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讲师的形象和他的境遇,表达了对他的敬重和祝福,同时探讨了知识和修养的价值,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关系。
陆文圭简介
宋代·陆文圭的简介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 陆文圭的诗(6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