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絶圣弃智絶圣弃智的意思
juéshèngzhì

絶圣弃智



絶圣弃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摒弃聪明智巧。《老子》:“絶聖棄智,民利百倍。”亦作“絶聖棄知”。《庄子·胠箧》:“故絶聖棄知,大盗乃止。”明杨慎《丹铅续录·庄子愤世》:“﹝莊子﹞未嘗毁孔子也。毁彼假孔子之道而流爲子夏氏之賤儒、子張氏之賤儒者也。故有絶聖棄知之論。”

详细解释

谓摒弃聪明智巧。《老子》:“絶聖棄智,民利百倍。”亦作“絶聖棄知”。《庄子·胠箧》:“故絶聖棄知,大盗乃止。”明杨慎《丹铅续录·庄子愤世》:“﹝莊子﹞未嘗毁孔子也。毁彼假孔子之道而流爲子夏氏之賤儒、子張氏之賤儒者也。故有絶聖棄知之論。”


基础信息

拼音jué shèng qì zhì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絶圣弃智的意思解释、絶圣弃智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庖丁解牛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一偏之论 偏于一面的议论。
掎裳连袂 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有一得一 不加也不减,有多少是多少。
东山再起 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隐居(今浙江上虞县);后来又出任要职。现以此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杯水之谢 比喻微薄的酬谢。
心志难夺 心志:抱负;夺:强取。形容意志坚定,难以改变。
廉泉让水 原比喻为官廉洁,后也比喻风土习俗淳美。
耸人听闻 耸:引起注意;使人吃惊。指故意夸大事实或作过于激动的表情;使人听到或看了感到震惊。
日出三竿 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咬人狗儿不露齿 比喻真正厉害的人在外表是不显露出来的。
尽收眼底 全部看在眼里。
东风浩荡 东风:春风。指吹着强劲的春风。形容春风吹拂大地,大地即将万象更新,面貌焕然。
智勇兼全 同“智勇双全”。
露餐风宿 在露天中吃饭,在风中住宿。形容旅途艰辛。
热中名利 热中:急切盼望。急切企图获得个人名利。
将欲取之,必姑予之 姑:暂且。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嚼字咬文 嚼:将食物咬烂。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实质。
游心骋目 随意观赏景物,尽情舒展胸怀
神飞气扬 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乐而不厌 喜爱而不厌倦。
蓬牖茅椽 蓬:蓬草;牖:窗。用蓬草编门,用破瓮做窗,用茅草做椽子。指贫苦人家的住房。
一面之辞 见“一面之词”。
薶血加书 古代订盟时的一种仪式。宰牲取血,涂血于誓约上,穿坎与之俱埋。
疾首嚬蹙 犹言疾首蹙额。
梁苑隋堤 汉朝梁孝王所建的东苑与隋炀帝开运河所筑的大堤。
一夕五制 一夜之间,几次迁徙。谓居处不宁。
富有四海 指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