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帝三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二帝: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指古代帝王。
详细解释
指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文选·扬雄<羽猎赋>》:“昔在二帝三王,宫馆臺榭……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李善注引应劭曰:“尧、舜、夏、殷、周也。”唐韩愈《董公行状》:“所奏於上前者,皆二帝三王之道。”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餘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胡适《费氏父子的学说》:“二帝三王皆以事业为道德,典謨训誥记録彰明。”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昔在二帝三王……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
例子唐 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如吾徒者,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
基础信息
拼音èr dì sān wáng
注音ㄦˋ ㄉ一ˋ ㄙㄢ ㄨㄤˊ
感情二帝三王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定语;指古代的帝王。
近义词三皇五帝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苟合取容(意思解释)
- 帝王将相(意思解释)
- 三盈三虚(意思解释)
- 舍己为公(意思解释)
- 国困民穷(意思解释)
- 按辔徐行(意思解释)
- 不违农时(意思解释)
- 浓妆艳饰(意思解释)
- 身无完肤(意思解释)
- 梨花带雨(意思解释)
- 文炳雕龙(意思解释)
- 独出己见(意思解释)
- 海桑陵谷(意思解释)
- 杀鸡焉用牛刀(意思解释)
- 抟心壹志(意思解释)
- 容头过身(意思解释)
- 目不旁视(意思解释)
- 扬名四海(意思解释)
- 矢口猖言(意思解释)
- 穿杨贯虱(意思解释)
- 诛不避贵(意思解释)
- 目瞪舌彊(意思解释)
- 擗踊哀号(意思解释)
- 累及无辜(意思解释)
- 神飞色动(意思解释)
- 轩昂自若(意思解释)
- 断鼇立极(意思解释)
- 乍暖乍寒(意思解释)
※ 二帝三王的意思解释、二帝三王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物腐虫生 |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
经史百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龙头蛇尾 | 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
汗牛塞栋 | 同“汗牛充栋”。 |
伏尸流血 | 伏尸:横尸在地。指人死亡。形容杀人众多。 |
直权无华 | 质朴无文采。 |
蜂腰鹤膝 | 指诗歌声律八病中的两种。泛指诗歌声律上的毛病。 |
不足为意 | 足:值得。不值得介意。 |
乾乾翼翼 | 指勤勉敬慎。 |
独揽大权 | 揽:把持。一个人把持着权力,独断专行。 |
触目恸心 | 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
隐忍不言 | 把事情蒇在心里不说。 |
离析涣奔 | 同“离析分崩”。 |
掩鼻而过 | 掩:遮盖。捂着鼻子走开。形容对事物丑恶的嫌恶。 |
舌桥不下 | 形容惊讶的神态。 |
时移势迁 | 时候不同,情况也发生了变化。 |
时和岁丰 | 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 |
高世之智 | 高世:超出世人;智:才智。超出世俗的才智。形容非凡的才智。 |
修学务早 | 修学:研习学问;务:必须。学习知识必须趁年少进行。 |
桃腮粉脸 | 形容女子粉红色的面颊。 |
鸦飞鹊乱 | ①犹言絮絮咶耳。②形容纷乱。 |
平头百姓 | 平头:古人不做官的人。指普通百姓。 |
气逾霄汉 | 正气昂扬,直冲云天。形容魄力、勇气非常大。霄汉,云霄和银河。 |
横眉努目 | 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
千伶百俐 | 形容非常机灵。 |
甘心为伍 | 甘心:情愿;伍:同列,同辈。心甘情愿与其同列。 |
移民并村 | 统治阶级为了便于统治所实行的集中居民﹐加强控制的一种政策。 |
一夕三叹 | 一夜之间,几次迁徙。谓居处不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