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节征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即陶潜。东晋大诗人。字元亮﹐私谥靖节征士。
详细解释
即陶潜。
东晋大诗人。字元亮,私谥靖节徵士。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询诸友好,宜諡曰靖节徵士。”亦称“靖节先生”。唐赵嘏《赠桐乡丞》诗:“若教靖节先生见,不肯更吟《归去来》。”亦省作“靖节”。明无名氏《鸣凤记·献首祭告》:“早知道祸机隐伏,谁羡着掛冠归,便做了子陵、靖节也来追。”明无名氏《傍妆台·归隐》套曲:“功名未遂身先丧,总不如靖节归来五柳庄。”
基础信息
拼音jìng jié zhēng shì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蠢蠢欲动(意思解释)
- 不倒翁(意思解释)
- 茫然若失(意思解释)
- 寅吃卯粮(意思解释)
- 刻苦钻研(意思解释)
- 呼天抢地(意思解释)
- 瞠乎其后(意思解释)
-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意思解释)
- 经一事,长一智(意思解释)
- 指腹为亲(意思解释)
- 战战惶惶(意思解释)
- 铮铮佼佼(意思解释)
- 灸艾分痛(意思解释)
- 有要没紧(意思解释)
- 舍我复谁(意思解释)
- 内疚神明(意思解释)
- 无地自处(意思解释)
- 鼓腹而游(意思解释)
- 行则思义(意思解释)
- 秋高马肥(意思解释)
- 圣帝明王(意思解释)
- 乐不可极(意思解释)
- 金鳷擘海(意思解释)
- 大槐安国(意思解释)
- 旁岐曲径(意思解释)
- 翦精损虑(意思解释)
- 随性适分(意思解释)
- 珠玑满腹(意思解释)
※ 靖节征士的意思解释、靖节征士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将伯之呼 | 指求人帮助。 |
从一以终 | 从:跟随;终:终身,一辈子。丈夫死了不得再嫁人,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 |
君命无二 | 指君主的命令不可更改。形容君命有绝对的权威性。 |
以夜续昼 | 犹言以夜继日。 |
不登大雅 | 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癞狗扶不上墙 | 比喻没出息的人,没办法扶助他长进。 |
荡检逾闲 | 形容行为放荡,不检点。 |
三夫成市虎 |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
泰然自若 | 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
遗俗绝尘 | 谓超脱尘俗而避世隐居。 |
花不迷人人自迷 | 花不会去迷人,因人喜欢而美丽。指人对某事倾注了感情色彩。 |
肝胆相向 | 肝胆:比喻真诚的心。比喻对人忠诚,以真心相待。 |
忸怩不安 | 忸怩:羞惭的样子。不好意思;心里慌乱。 |
生米做成熟饭 | 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
东挦西撦 | 谓到处张罗。 |
冰洁玉清 | 比喻德行高洁。 |
累教不改 | 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
引手投足 | 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别人。语本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 |
痛诬丑诋 | 尽情诬蔑,用很难听的话毁谤。 |
破国亡家 |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
椎心顿足 | 同“椎胸顿足”。 |
全身而退 | 指为了保全自己,主动地退出曾经与自己有关的事件,并且在离开的时候能够毫无牵挂地抽身而去。全身:保全自身。退:退出事端。 |
科头裸身 | 谓光头露体。 |
班駮陆离 | 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同“班师回朝”。 |
梅勒章京 | 亦称'梅勒额真'。亦称'梅楞章京'。满语。清代八旗官名。顺治十七年后改称副都统。 |
一何至此 | 汉语成语,意思是竟然到了如此的地步。 |
问一知二 | 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